廢手機強制回收 減少環境負擔

楊慧玉、李祖翔 |2011.09.25
1042觀看次
字級

【記者楊慧玉、李祖翔台北報導】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其中手機和電腦是最常升級的產品,所帶來的回收利益與污染相對的也非常驚人。

台灣每年售出新手機約七百萬支,國人平均一年多就汰換一支,四成四的民眾會將舊手機留置家中,三成六變賣二手機或轉贈親友,其餘才交給清潔隊或經銷商回收。環保署廢管處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平均廢棄的手機總量超過九百萬支,實際回收率卻只有三成,九十七年回收達兩百五十七公噸,九十八年則回收了三百六十二公噸,數字已提升。

通訊產品中所含的金、銀、銅等都是再生資源。據估算,三萬支手機可回收一公斤的金;一萬支手機可回收一公斤的銀。且每回收一萬支手機所節約的能源約二十二萬度,可供應五十七個家庭一年的用電;或相當於減少一百四十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資料也顯示,歐盟於二○○二年年底通過WEEE電氣電子設備廢物指令,即要求生產商從零五年年中開始承擔回收電子廢棄物的責任。國內環保署亦於二○○六年公告廢手機為清潔隊資源回收項目,兩年後再納入手機充電器。二○○九年環保署與行動通訊業者簽署「廢行動通訊產品回收合作備忘錄」;至今年,已有二十二家業者在全台設置一萬多個回收點,透過回收換抵現金、舊機換新機等方式,推動廢手機回收再利用。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表示,手機內含有銅、金、銀、鈀等十幾種回收價值較高的金屬;同時也含有鉛、汞、鎘、六價鉻、銻、鈹、鎳、鋅、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質。若進入一般垃圾,經由焚化爐焚燒,所產生的有毒物質經過適當處理或再利用,尚不至造成汙染;但若是隨意丟棄,則塑料焚燒可能產生戴奧辛,掩埋可能造成土地重金屬汙染、水資源汙染。

但若能從電子產品生產開始限制其有危害物質的使用,將是一勞永逸的方法。歐盟於二○○二年採RoHS限制電子產品使用有害物質指令,要求生產商停止在產品使用有毒化學物質和重金屬。並於二○○六年禁止在歐洲製造或進口至歐洲的產品中使用鎘、汞、鉛、六價鉻和兩種溴化阻燃劑。至於台灣尚無強制性的法令規定,目前可依《毒化物管理》從毒物源頭控管,但要管到產品端難免鞭長莫及;另外《環保標章》中規定雖比RoHS嚴格,但屬鼓勵性質,未若強制性的全面與絕對。

台灣何時進一步將廢手機公告為應強制回收項目,以及限制電子產品使用有害物質,環保署、經濟部仍在研議中,其中業者的生產和回收成本為考量重要因素,倘若執行,可能轉嫁消費者。不過從另一方向思考,手機價格高了,或能降低汰換率,若能因此減少環境負擔,未嘗不是好事;而不製造、生產會造成環境汙染的產品,也是企業家應具的良知。



行家帶路

網路交易10要點

1. 先了解拍賣網站的拍賣流程、買家與賣家相互應有的責任與義務。

2. 事先查明賣家是否通過拍賣網站的認證及其信用評價、交易歷史紀錄。

3. 交易前,仔細閱讀拍賣商品說明,並確認商品保存狀況。

4. 多利用電話、電子郵件或網路提問方式,與交易對象聯繫,仔細觀察交易對象的態度是否誠實。

5. 隨時注意拍賣網站的公告,掌握最新網路拍賣交易現況。

6. 勿私下交易,透過拍賣網站完成交易,才能留下紀錄,作為交易憑證,以免發生糾紛時,拿不出交易證據。

7. 保留交易過程中所有證據及匯款紀錄,以便事後追查。

8. 選擇較安全的付費方式,如當面交易或貨到付款。

9. 與交易對象先確認交貨日期,及如何處理退貨。

10.絕不要提供身分證號、信用卡號、私人聯絡方式等資料給交易對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