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最近在台灣西南海域的高雄恆春外海,發現了蘊藏豐富的天然氣替代能源「天然氣水合物」,預估十年後可量產,如果全部開發,可供應台灣使用六十五年,產值高達五兆元。
台灣所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主要是存於極區的永凍層與陸緣深水海域地層中,其外觀與性質類似冰塊,但它具有巨大的儲氣能力,一旦有火源將它點燃,即可自我持續燃燒直至殆盡,形成冰火或水冰火共存的特異現象,所以「天然氣水合物」又稱為「可燃冰」或「甲烷冰」。
由於「天然氣水合物」白色結晶的固體外觀像冰,是水與天然氣在低溫及高壓條件下形成的固態物,因此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最具開發價值的資源。
近年來由於油電價格高漲,許多急需大量能源的國家,包括日本、美國、加拿大、印度及歐盟等國,甚至南韓與中國大陸,都已投入相當的資金與人力,進行「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研究及開發與應用技術的研發。不過,地質學家表示,「天然氣水合物」最大的困難是開採應用的技術,此一技術預估要到十年後才能成熟,屆時「天然氣水合物」的價格是否會比天然氣便宜,尚有待評估。
不管未來「天然氣水合物」的開採能否克服技術與成本的問題,人類不斷尋找替代能源的目標是不變的,當新的替代能源未產生前,每個人都應有節約能源的觀念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