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來到佛光山參加佛陀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培訓,面對陌生的環境,我們如即將破蛹的蝴蝶,隱隱帶著期待卻不安的騷動。後來,我卻發覺,我意外地替自己找到心中尋覓已久的桃花源。
培訓班同學青春活潑的歡笑聲,法師和同學的熱情,總是讓我心頭湧起一股股的暖意。在這裡,將自己歸零,和大家一同接受專業知識的灌溉。分組活動時,大家共同參與、集思廣益;出坡作務,亦不計較你、我,互相幫忙,儘管滿頭是灰、滿身汗臭,卻是滿心的歡喜;團體生活中,我們秉持著一個信念「集體創作」。每個人就如同齒輪,「凸」的一側,付出、給予;「凹」一面,包容、禮讓,彼此互補,因此得以順利運作。
當中,我重新認識了「給」的意義。「給」是福德而不是犧牲,「給」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哪怕只是一抹微笑,或是一陣鼓勵的掌聲呢!我也體認到「懂得感恩的人,才是擁有最多的人」的意義。入寶山不能空手而歸,接受善知識的洗禮,更將自己浸潤在正面能量中學習、成長,跨越曾經設下的藩籬,邁向更寬廣的未來。
學習的路上雖不乏挑戰以至於跌跌撞撞,但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此,我們都成為了「內心富裕的富翁」,不但找回了自己,更要奉獻自己,讓自我價值提升,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與方向。期許自己將成為大放異彩的美蝶,拍動著紮實堅毅的翅膀,盡情地在眾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