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近年加強推動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卻因查證外籍人士身分未落實,陸續發生數起奈及利亞等國人士利用大專邀請參加學術研討會或活動的機會,集體申請簽證後滯台不歸。教育部最近發函各大專院校,要求加強把關過濾,以免學術交流成為偷渡管道。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林文通表示,外交部發現,去年及前年有六位奈及利亞人士,以參加永達技術學院及虎尾科技大學研討會之名,申請來台簽證,但來台後,逾期滯留,迄今行蹤不明。
林文通說,教育部已發函各大專院校,要求校方應就參加研討會的推薦單位公信力及當事人真實身分詳加過濾,才能發出邀請函。
教育部所列應詳加過濾的特定國家名單共有二十國,除奈及利亞外,還包括孟加拉、緬甸、柬埔寨、古巴、伊朗、寮國、巴基斯坦、塞內加爾等;此外,對於教育部近期積極辦理招生的印度,也要求應對持旅行簽證的人士加強過濾。
永達技術學院校長高文秀坦言,確有該校邀請的奈及利亞人士滯台未歸,但強調,學校目前處理得很好,細節不便對外說明。
台大國際事務處對於竟有外籍人士藉學術交流滯台不歸表示不可思議,指台大辦的學術交流活動雖多,但都經嚴格審查,「誰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大家都很清楚,不可能邀請沒聽過的人來台。」台大前國際長沈冬表示,過去也有很優秀的奈及利亞學生來台大短期進修,因難取得簽證,校方還須為學生作保,事後也證明,這些學生來台後,學習表現都相當優異。
教育部技職司最近計畫與奈及利亞政府合作,於今年引進一百二十位高中畢業生來台進修技職,包括汽修、電焊、電器修復等,未來幾年還預計將名額擴大到一千名,「但這些都是奈及利亞公費生,經過政府審核,應該沒問題。」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