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護生物,生物相殘殺,
簷角有蜘蛛,設網啖蝴蝶,
蝴蝶應解救,蜘蟲不處罰,
非為有偏心,即此是仁術,
以怨報怨者,相報何時歇,
怨恨如連鎖,宜解不宜結。
——緣緣堂主詩
此圖,所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生態觀,但其終極目的卻是屬於哲學的,以中國傳統思想「仁」來看待萬物並存並育之大和。
圖中婦人發現蜘蛛網捕捉到一隻蝴蝶,而另一隻蝴蝶焦急地在一旁急切徘徊,她心生不忍,默默地解救了蛛網上的蝴蝶,歡喜地看著蝴蝶雙雙地飛離。
豐子愷的題詞正是畫中那位婦人的心情。想要護生,生物卻互相殘殺,如何是好?就像屋簷的角落有蜘蛛結網,要捕捉蝴蝶;慈悲的人看了不忍心,想要解救蝴蝶,但也不該處罰蜘蛛。這即是仁術。
天下萬物是並育並存的,《中庸》 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以各自的生存空間與方式,並行於天地間,各依其序,各安其位,如日月星辰般盈虧消長而不相悖,這是天道,亦是自然之道。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且和合,是中國儒道兩家的哲學精神。並育而不相害,即是仁,也是和合;萬物並育,是天道創生萬物之仁,含藏著萬物之間的互利互助。萬物多樣性之間的互補形成生態平衡,因而能生機勃勃,生生不息。
人類破壞生態平衡,切斷生物鏈,使萬物生機受損,此生態浩劫的禍害終會還諸己身,故應珍惜萬物,那是在珍愛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