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作品是以46屆爵士嘉年華會為主體進行海報設計創作,爵士樂起源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New Orleans),是美國黑人對於當代文化最主要的貢獻之一。
1619年到1862年,美國黑奴超過1千萬人,爵士樂誕生在19世紀末黑奴解放後,南北戰爭結束,黑人家庭將昂貴的鋼琴視為精神的糧食,先天的天賦使大量黑人樂師在表演酒吧裡即興演奏,應運而生了「爵士」樂(Jazz)。
Jazz一字由法文Jasper「閒聊」而來,代表一種即興式的活動。演奏者具備相當的原創性即興詮釋旋律,用自己的方式去「裝飾」、變奏而投射出熱情,隱約呈現出解放的意識。演奏者從主調裡自由揮灑表達自我的風格。將爵士的概念轉換到視覺上的創作,也必須具備這樣的基本調性,符合即興的、原創感、自由性與解放概念的視覺表現。
從以下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相同的爵士主題,但卻有完全不同的造型、主體、色彩與筆觸的視覺創作表現形式。

創作者:湯晴雯
創作理念:
以完全解放的筆觸與造型來表達爵士樂的內涵,透過自由、隨性的變形樂符,與沉醉在爵士樂中微微喝醉的眼神與嘴形,輕鬆隨興的表達出爵士樂嘉年華會的內在精神。
創作者:高千雅
創作理念: 
以點為主要單元,透過點的連結與大小的變化呈現音樂性,造型的表現特點是以變形的樂器,透過圓點的不規則剪裁呈現出穿透感,好像在小角落窺視爵士音樂的演奏一般,表現出自由漂移的節奏感。
創作者:廖嘉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創作理念: 
以爵士樂最重要的音源轉換之共同符號器——麥克風為主軸,直接以文字圖像化的手法來詮釋爵士精神,並搭配鮮豔活潑的色彩與自由的書寫文字造形,以黑人最具代表性的紅色與黑色為主調,畫面簡潔有力呈現主題。
創作者:吳宇婷

創作理念:
大膽的手法將文字與樂符進行解構與再構,透過筆畫與符號的拆解,簡潔的色彩搭配,輕鬆隨興而大方的筆觸,將爵士樂的解放性與顛覆性表露無遺。

創作者:李紹文
創作理念:
簡單的文字造型與臉形,組合成爵士樂嘉年畫會的意象,單純的黑色與白色即能呈現活動主題,輕鬆隨興的畫面,簡單勾勒出爵士樂的內涵。
創作者:陳惠喬

創作理念:
此作品以半抽象的樂器為基礎造型,進行自由扭曲、向外伸展與隨性變形之造型方式,呈現出爵士音樂難以捉摸的空間感與變化性,透過明快的色彩,表現演奏出流利生動的爵士饗宴。
創作者:潘欣苡

創作理念:
直接以具象的喇叭造型向上噴發,高對比的色彩搭配在黑色的背景中特別顯眼,以手繪感的筆觸與帶有心形的符號,顯現出爵士樂的熱情奔放。
整體畫面能夠強烈感覺出正在放煙火的爵士樂嘉年華會。
創作者:王文沛(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創作理念:

「爵士襯衫」以完全不同一般人會想到的主題創作,將爵士樂的靈魂樂器鋼琴鍵盤,與五顏六色的色塊巧妙結合,雖然沒有明顯樂器造型,也一樣能訴說出爵士樂的熱情、普及與即興的音樂特性,像是在嘉年華會中隨著爵士樂舞動的熱情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