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校園周以文宣、活動宣導防制 效果恐有限 鼓勵學校學生通 重振校園倫理 才能竟功
中小學昨天開學,友善校園周也展開,教育部規畫辦理系列研習、活動及設計文宣海報等,協助學校宣導防制校園霸凌,而且已有十三名縣市長、一名副市長等將參與。
媒體報導,各學校規畫的活動有行動劇、反霸凌宣誓承諾等,教育部也編印「校園重大偏差或霸凌事件預防與處理建議」手冊,製作防制校園霸凌法治教育宣導動畫、反毒影片等文宣,但這樣就能防制霸凌?
去年爆發多起校園霸凌事件後,教育部緊急以宣導、規畫友善校園周、建立通報機制等方式防制,但筆者認為,這些固然能減少霸凌,但效果可能不如預期,霸凌雖然發生在校園,卻是反映社會現況,要防止暴力必須為學童在家庭、學校、社區等生活環境中,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這才是防制校園霸凌的第一步。
其次,最重的是要鼓勵學校、學生「勇敢說出來」,依統計「霸凌通報」的高峰是畢業前、開學後及寒假結束,顯示校方通報意願增加,學生也願意說出來,而使霸凌減少,但仍有隱性的霸凌存在,學校應該再加強。
此外,教育單位除了宣導、鼓勵「說出來」,還須從法治、生命、人權教育業著手,重建校園倫理,期使霸凌絕跡。
林立生(新北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