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林易埔里報導】南投縣均頭中小學日前舉辦輔導諮商知能研習,邀請彰化縣學生心理諮商中心主任方惠生以「輔導諮商」為題,與教職員探討學子的內心世界,也讓師長學習該用何種方法理解學生的想法。方惠生說,關心孩子不難,只要用心注意他們的進步。
在討論前的暖身活動,教職員兩人一組,選擇不同顏色蠟筆,讓兩人共「畫」;兩人同時用一枝筆做畫,在不能說話的情形下,畫出一張畫;接著是畫出共同的一幅畫,先由其中一人畫上一筆(直線、點跳、畫圓皆可),另一人接著畫,依序接畫,畫出自己想畫的,並且感覺對方想畫的。
老師表示,要兩人用一枝筆做畫,真的很不簡單,都會想控制對方的繪畫方向;而共同畫一幅畫,也是一項挑戰,妃璇老師說:「都不知對方這一筆畫是整張圖的哪個地方,只好假設性的認為,這條線是代表什麼樣的涵意。」
方惠生表示,每個學生的困擾行為分為兩種:一是外顯行為,一是內隱行為,而老師最擔心的是內隱行為,包含低自尊、注意力不足、焦慮行為,進而產生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達到大人的關注,或掩蓋自己的沒自信、沒安全感,時瑩老師感同身受地說:「這些孩子的行為動機,無非是希望家長、老師能夠多關心他、了解他,而我們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所做的出發點,都是在為他們著想。」
方惠生說:「接納(關心、歡迎、重視)+不批評(了解努力的過程)+具體肯定(你怎麼做到的?)=鼓勵」;關心孩子並不困難,只要用心注意看見孩子的進步,並給予支持,儘可能忽略輕度的負面行為,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出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