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昨天宣布推動土地徵收改採市價,以實踐土地正義,筆者認為,讓土地回歸實際價值,避免高價格低賠償所衍生的爭議,政策值得肯定。
政府進行公共設施,必須徵收民眾土地,目前的補償是採公告現值加成,但各地區地價差距太大,尤其大都會和農村僻壤,根本是兩個世界,若繼續採公告現值,無視土地真正價值,的確不合理,某些精華地區的價格,遠超過公告地價數倍,政府徵收補償太低,地主損失實在太大。
反之,偏僻鄉野的土地沒什麼價值,長期採用公告地價,但像魚塭、海邊和荒蕪的空地早已崩盤,連公告地價都不值,徵收反而造成國庫、地方財政損失。
馬總統推動土地市價徵收的宣示,是務實的作法,全省土地價值迥異,不可統一徵收標準,應依所處的地點、環境和使用區別,給予等同實際價值的補償,地主才可能有意願被徵收。
但市價的認定,必須獲得民眾信任,也就是評定人員要具備專業知識,並以同地區其他土地市價為依據,訂定確實的價格,才能讓民眾認同,避免再生爭議。
但若真的要落實土地正義,並使政府重大建設能順利施行,也需要民眾的配合,若土地徵收條例修正通過,民眾獲得較合理的補償時,能減少抗爭。
法雨(彰化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