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曙綜合外電報導】德國宗教教育學歷史悠久,且宗教教育學術人才濟濟。自二○○三年以來,佛教教義已作為選修課程並編制到德國小學宗教課程中,目前除柏林的一所公立學校開設了佛教課程外,科隆也有多所私立學校表現出對佛教課程的熱忱。
根據德國《基本法》規定,宗教課程是學校的正規教學課程,學生在十四歲之前,由家長選擇相關宗教的教育課程;十四歲之後則交由學生自己決定想修習的課程。無宗教信仰的學生,可選擇如人生規畫、倫理、宗教藝術等替代課程。
在科隆的私立學校國際和平學校(The International Peace School of Cologne,簡稱IPSC)除基督教和天主教外,已將佛教列入一般課程。它是北威州唯一提供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課程的學校,有來自近二十個國家,逾三百五十名學童,採德語和英語雙語教學。三年來,科隆佛教中心負責人沃納‧海頓里希(Werner Heidenreich)為學生上佛教課,是開放式的實驗教學,各年級有意願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參加。
佛教課程內容包括教導如何集中精神靜坐、佛教的基本教義、簡單易懂的佛教理論、佛教寺廟建築等。靜坐課對這些十歲以下的孩童而言,即使只是安靜打坐也不那麼容易,不過,有幾個學生都興奮表示,他們十分喜歡打坐。男學生亞德里安(Adrian)表示,打坐時,首先必須學會集中精神,如果能完全做到精神集中,腦海中就會出現一片「淨土」。
海頓里希表示,佛教課有兩大目標,一方面是實現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保持頭腦清晰、目標明確,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理解力,讓他們接受、理解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在學習佛教理論時,要先接受、理解,最後才是執行。孩子先要學習靜坐的基本步驟,透過這些步驟,真正投入到靜坐中去,這樣才能將佛教知識與實踐聯繫在一起。」這套方法也可以用在學生做家庭作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