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老心同淨,般若心經手自抄。佛家有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既得人身不修行,如入寶山空手回,欲免輪迴諸痛苦,應速學佛得受持。」聞觀珍貴之佛語須追溯至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在這一天看似普通之日,既非國定假日,亦非例假日,但卻是我今生的夢魘,因為當天是我敬愛的父親往生之日,帶著悲傷又愧疚之心,拖著沉重的腳鐐,返家奔喪。那時我正因案在台中監獄服刑中,因而結緣佛法,之後更以實際行動念經、抄經。抄經更由原子筆、墨筆、進而毛筆,在我來回幾次監所、斷斷續續的伴著我度過近十個年頭囹圄生涯。或許有人認為監所是一個不祥之地,但我卻深以為不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此地雖混雜,但只要以「用心學習」之心處之,都將有所收穫。
抄經伴我走過黯淡階段,亦讓我練就了毛筆字,進而又遇上一位前輩,這位大哥深藏不露,畫觀音菩薩聖像的功力讓人嘆為觀止,嘖嘖稱奇。經多次的努力終於將全部教給我,從普通畫紙到宣紙,現亦可獨當一面,完成宣紙之筆繪,一路走來雖艱辛汗流浹背,但純然專注,影響心靈的改造,更可感受到陣陣檀香芬芳之味繚繞。佛經說:「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伏祈將一切功德回向父親在天之靈。至禱!
佛學入門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為人者皆有信仰,綜觀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等皆勸人行善,「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句句至理名言,道盡了在學佛、抄經的過程,冥冥之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由於初識了佛學,在民國八十六至八十七年間參加佛光山住持心定法師在台中監獄的佛學講座與佛學營並持戒皈依,或許是參悟佛法得到心靈之淨化,也不再有暴力犯罪傾向,只是心魔難除。《菜根譚》:「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於夏夜,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承上之言,我區區一毒蟲,何時能蛻變呢?
常聽人閒談:吸毒者花錢、傷身、買刑期。這只是表象,背後呢?隱藏著多少親人的哭泣聲、謾罵聲、失望聲連連,我卻依然無動於衷,至今鋃鐺入獄,讓年邁的阿母、女兒及眾多愛護我的至親蒙羞、失望,至愛傷心難過,誰也無法原諒一個一而再,再而三進出監所的人。有再多的理由、多大的藉口都難入親人之耳,更難杜悠悠眾口。
但在我進台中看守所台中分監後靜下心重拾墨筆、毛筆,自練抄經繪圖,並藉由家書之請安,終於三個月後得到家人的原諒,點滴於心,此冥冥中的力量讓我得到了關懷與鼓勵,使我不斷有創新作品寄親或送友結緣,更感謝所方代購書法用具之德政,讓我們心無罣礙,有一個學習的好環境。一如《六祖壇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欲參三乘,先去六根。清代劉墨林詩句把佛所謂六根斷法,表達盡得其妙:「如何是無眼之法?簾密厭看花並蒂,樓高怕見燕雙棲!如何是無耳之法?休教羌笛驚楊柳,未許吹蕭惹鳳凰!如何是無鼻之法?蘭草不占王者氣,萱花不辨女兒香!如何是無舌之法?幸我不曾犁地獄,干卿甚事吐清蓮!如何是無身之法?慣將不潔調西子,漫把橫陳學小憐!如何是無意之法?只為有情成小劫,卻因無礙到靈台!」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仙境不在遠處,佛法只在心頭。」皆佛之名言,雖短短幾句,涵意深遠非我這凡夫所能解其個中之理。
感謝舉辦「般若涼風」—抄經心得,在這時值孟夏季節裡,讓人心靜風涼地闡述學佛心路歷程,沒有僥倖,沒有不勞而獲,更無一蹴而就之事,尤其我們是一群社會邊緣人,更須加倍努力。如抄經、誦經遇到瓶頸,如何突破?如何堅持繼續前進,不半途而廢?冥冥之中似乎有一雙手帶著用心學習的人,走過每一次更新的階段,使自己了了分明,觀照內心的情緒;敞開心胸,顯露本具的心光。由此印證佛法無邊,豈有崖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