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訪中 可能遭「金融武器」痛擊

 |2011.08.15
67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副總統拜登下周訪問中國大陸,將面對美、中關係的消長變化,美國債務問題可能成為中國的「金融武器」,在非金融事務上取得談判優勢。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方艾文(Evan Feigenbaum)撰文指出,由於中國最近出現政治和社會不安,對美方的立場可能毫無興趣。

《紐約時報》十三日指出,此行原先的主要目的是為拜登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建立關係、打好基礎,但因美國債限危機引發政治惡鬥及美國債信降級等問題蒙上巨大陰影,拜登可能面對中方嚴重質疑美國的經濟實力及領導能力。

美國副總統拜登是應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之邀,十七日至二十二日正式訪問中國。在北京停留期間,將會見國家主席胡錦濤、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白宮表示,雙方將討論「範圍廣泛的雙邊、區域與全球議題」。

民怨高漲 陸領導人頭痛

但方艾文指出,中國最近出現卡車司機罷工、種族動亂、農民抗爭,由民眾對高鐵出軌事件的憤怒反應,可見社會不滿情緒之一斑,這對政治領導階層形成挑戰。中國領導人把焦點放在國內,對拜登傳達的美國立場可能不感興趣,對美國要求中國進行政治革新的立場也可能比以往更加抗拒。

拜登此行的一大挑戰是美、中最近地位的此消彼長,中國政府許多官員有意「測試」北京地位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力,企圖趁此機會要華府為換取中國支持付出更大代價。

方艾文指出,中美共同利益雖然在近十年來大幅增進,但彼此對威脅的定義不同,政策上互補並不容易,加上最近雙邊關係的緊張,包括美國對台軍售、南海問題,兩國可能還要經歷一段安全關係緊張的時期。

美債務危機惹惱普羅百姓

另據路透報導,中國媒體最近紛紛敦促政府善用「美國最大債主」的地位,做為「非金融」事務的談判籌碼,當局應該用「金融武器」痛擊華府出售武器給台灣。

《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丁剛在《環球時報》上撰文指出:「我們並不願意把美國債券當成武器,是華府逼中國如此。」

而中國領導人對美國信評降級保持緘默,更使各方對北京意圖平添揣測。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美中關係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中國民眾對債務危機的憤怒在網路上得到廣大回響,加上精英分子相信美國步上衰落,可能引發各界對官方強硬立場的期待,而壓縮北京在雙邊關係上的操作空間。中國領導人也許得用更強硬的態度回應,以安撫人民的情緒,這對中美關係的實際衝擊或許遠大於中國領導階層所願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