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屏東許多住戶未懸掛門牌,或者門牌順序「差很大」,抑或拆屋未通報,有住址卻不見屋,使得屏東新手郵差一個頭兩個大,只得努力訓練自己成為「人肉GPS」。不過,有位送信近四十年的郵差楊榮芥看到名字就能送信,地址幾乎是「參考用」,讓收信人直呼:「太強了吧!」
任職六年的郵差孫國峰說,曾為了送一封信,花兩個小時,還曾為一封寫錯地址的信,四處找戶政機關幫忙。他說,鄉下還有多戶共用住址的情形,他得一戶一戶詢問:「請問某某人是不是住這裡?」送信送到晚間八、九時,是常有的事。
不過,六十四歲的楊榮芥練就一身「使命必達」的好功夫,他民國六十二年開始當郵差,至今近四十年,即使沒有門牌地址也難不倒他,那家姓陳的、那家姓許的,他早已記在腦中,就算信上只寫人名,他也能送達。
曾有信件上只寫「屏東市某某某收」,楊榮芥將信送達時,收信人感到不可思議,直稱:「太厲害啦!」
郵差每天早上必須排信決定當天的路線,幾千封信件,新手郵差要排二、三個小時,但楊榮芥沒兩下就排好,他說,因為自己不靠門牌,而是靠人名排信,排起來自然快得多。
楊榮芥說,「不覺得自己有那裡神奇」 ,郵差每天送信,漸漸知道住戶約幾人、叫什麼名字、在哪裡工作或讀書。他說,有時剛好遇到有人到附近找人,他還會幫忙指點。
他謙虛地說,不是自己特別厲害,而是因為信上的地址就像一個個有人情味的號碼,「送信就像交朋友」。楊榮芥表示,常有住戶拿自家賣的飲料、水果,或剛烤好的麵包請他吃,讓他常常送完了信,同時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