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Q&A】不自主汗流浹背是病嗎?

趙叔碧 |2011.08.08
269觀看次
字級

Q:我四十一歲是男性,常常不自主地汗流浹背,尤其夜晚睡覺時,更恐怖!像浸泡過的身體全身濕答答!這是怎回事,中醫可治療嗎?
 
A:汗液是體內陽氣蒸化陰液所生成,若白天汗出不止,稱為「自汗」,若睡時汗出,醒時汗止,稱為「盜汗」。自汗是指人體不因勞累、不因天候及穿衣過暖或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而言。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可分成六種:

一、風濕傷表:多見於感冒挾濕及痠痛症的患者。當風濕痺阻經絡,則出現肢體重且麻木;當濕氣停留體內,則膀胱不利,小便自然短少。此時可以羌活勝濕湯加減來袪風勝濕、益氣固表。

二、營衛不和:營屬陰衛屬陽,是身體表層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當營衛不和、陰陽失調,抵抗力會變差,動不動就會冒虛汗,吹到風就感冒,全身上下常覺得莫名痠痛,一會兒怕冷一會兒又怕熱。此時可以科學中藥「桂枝湯」來調和陰陽,但由於藥性過溫,有些人吃了容易上火,故可改柴胡桂枝湯加減來治療。

三、暑傷氣陰:多半發生於炎熱的夏天,因為暑氣屬熱邪,所以也會讓人汗流浹背、口乾口渴、喜歡喝冷飲,同時會胸悶、胃脹、沒食慾吃不下飯,使人疲倦,即使喝了許多水還是不舒服, 建議以清暑益氣湯來治療最恰當。

四、體內熱盛:雖大汗排出但身體熱不減,滿臉通紅、口乾口渴、喜歡喝冷飲、喝了還是口渴,也就是俗稱的火氣。

五、氣虛自汗:氣虛的人臉色多半蒼白,總是覺得疲倦而提不起勁,說話有氣無力,稍一活動就氣喘如牛滿身是汗,平時不耐風吹,很容易感冒,臨床上應補氣,進而固表止汗,可以補中通氣湯和玉屏風散加減治療。

六、陽虛自汗:陽虛的人臉色多半萎黃或慘白,總是四肢冰冷且特別怕冷,腰膝痠軟無力,胃口也不好,排便大多是拉稀,喜歡喝熱湯,稍一活動就滿身是汗,可用金匱腎氣丸和補中益氣湯,配合龍骨、牡礪、五味子等收澀斂陰之藥來改善。

流汗本是自然的生理表現,容易流汗的人,如果體檢無異常,身體亦無不適,大可不必擔心,可能是汗腺比較發達。

至於流的是沒有鹹味的虛汗,且身體合併有許多不舒服的人,應該盡早就醫找出病因,好好調理。(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暨國民健康局運動健康促進指導老師、中醫博士 趙叔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