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我要舉報!」出於對健康環境的渴求,愈來愈多的中國「草根」敢於直起腰板說出這句話,並付諸實踐。這種自覺性的民間呼籲,已成為繼環保部門、社會企業之後,保護生態環境的「第三方力量」。
從今年四月開始,一位網友在湖南本地論壇連續發表了八篇反映湘江湘潭段水汙染的網帖。在網頁上展示的圖片中,穢濁的汙水、成片的垃圾、動物的屍體、淤塞的溝渠,讓人怵目驚心,最終汙水夾雜著大量固體垃圾流進湘江裏。
發帖的網友名叫周彼得,是湘潭市一名下崗(待業)的建築工人,今年五十九歲。從今年四月初開始,他對湘江排汙情況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地調查,並陸續將他的調查所見發表在湖南本地論壇上,引起了網民和政府的極大關注。
面對來自網民的質疑,湘潭市環保局常務副局長李漢軍坦言,作為老工業城市,湘潭市近年來在城市環境治理、企業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確實還有很多做得不夠的地方。
經市民舉報,在湘潭市霞城鄉五星村碼頭,有著一條長約二公里、寬約二十公尺的黑色污水帶,上方漂浮著一層油,遠在河堤上就能聞到惡臭。而黑色污水帶的一端,就是湘潭市一大型鋼鐵企業的焦化廢水排汙口。據湘潭市環保部門檢測,該排汙口線上監測的COD、PH兩項指標均顯示正常,卻找不出焦化廢水發臭的原因。
儘管調查暫時沒有結果,但村民團結起來積極向當地政府「投訴」,已引起了政府和企業的重視。
「湘江全流域乃至全中國的人民都來關心環境,一方面環保意識的提升有利於環保措施的落實,另外,也是對政府執法、企業排汙的有效監督。」長沙市環保局局長黎建說。在長沙,為有效監督當地企業、養殖戶合法排汙,政府特意安排一些村民擔任環保監測員,定期對周邊環境進行動態監督。
民間環保力量也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共振。目前,中國的環保義工以千萬計。滇金絲猴保護、藏羚羊保護、圓明園鋪膜……一系列備受關注的環保事件中,民間力量在環境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民間環保人士是最大的公眾參與力量,但是資訊沒有公開,就談不上有效參與。因此,政府應該公開企業的排汙情況、水質情況、飲用水水源地情況等等環境資訊,做到更大程度的透明化。」湖南師範大學副教授丁加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