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明明每天都喝很多水,但始終覺得口乾舌燥,喉嚨就是乾得不得了,有方法治療嗎?
A:入夏後,出汗多容易口渴,一般補充水分能緩解,但持續性口乾的人,可能體內隱藏某種疾病表徵。
常見的口乾患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增高,導致滲透性排尿增多,體內因此失去大量水分而口乾舌燥。其次是乾燥綜合症患者,早期患者常會感覺唾液不足、口乾或口中黏黏的,繼而出現吞咽困難,吃乾性食物(如餅乾)要配水才能吞下,夜間常因口乾而醒來。
半數左右的乾燥綜合症患者腮腺會腫大,部分還伴隨頜下腺或附近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會感到關節疼痛,以肘、膝關節較常見,眼睛內常有異物感、燒灼感,鼻孔內也會結痂,嚴重會導致患者腎小管受損,造成心律失常。乾燥綜合症容易被誤診,需找免疫風濕科醫師進行全面檢查。
還有口腔慢性下頜下腺炎症、腮腺炎、口腔腺體結石等疾病都會口乾舌燥 ,口腔腺體病變使唾液分泌減少,因而出現口乾症狀;不少老年人因組織器官功能老化、口腔腺體萎縮使得唾液分泌減少,也會感到口乾。這種老年人的口乾是生理性口乾,可進行口腔專科檢查。
還有尿崩症患者口乾、多飲、多尿的症狀較其他疾病更加顯著,一般患者的尿量常大於四公升/天,嚴重者可達十餘公升。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得趕緊去醫院查一下尿比重,尿崩症患者的尿比重明顯減低,常低於一點零零六。
至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也會出現口乾症狀。臨床症狀為口乾、多汗、怕熱、甲狀腺腫大、突眼。由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發病緩慢,加上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患者忽視。但藉助甲狀腺功能的檢查,容易能得到明確診斷。
中醫認為口乾涉及肺、腎、脾胃,肺不布津、腎陰不足等都會引起口乾,尤其喜吃辛辣燥熱之食物也會導致口乾現象,這時光靠喝水是不夠的,還需要養陰生津。不仿在此時多飲蓮藕汁、梨汁、牛奶、酸梅汁等飲品這些都可以起生津止渴的作用。
註:口腔內的口水是由唾液腺製造出來的,每個人都有三對唾液腺,分別為腮腺、頷下腺以及舌下腺。
(作者為衛生署暨國民健康局運動健康促進指導老師、中醫博士 趙叔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