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鷥攝影展 余如季寫歷史

黃永順 |2005.09.08
53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黃永順台中報導】攝影家余如季從事白鷺鷥攝影已逾半世紀,他從一萬多幅的白鷺鷥作品中,挑選出一百三十餘幅提供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讓愛好攝影的民眾,一方面欣賞白鷺鷥振翼翱翔美姿,一方面分享他攝影的成果。

七十三歲的余如季,用他的筆與相機寫歷史,無論是台中市火車站,或是公園等各種景物,透過他的鏡頭蘊涵豐富的人文情感,讓廣大民眾參觀後,激起熱愛鄉土的情懷,和對自然生態的嚮往。

他曾任聯合報及台視記者逾十五年,新聞攝影作品曾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十大傑出青年」,民國九十一年膺選台中市資深藝術家,一生獲獎無數,足跡更踏遍全台。

無論高山湖泊、空中鳥瞰,均攝下不少精典作品,五十多年來,無論攝影技巧,沖片技術或是設備,都是攝影界的翹楚。

余如季致力拍攝白鷺鷥,始於參加第十四屆亞洲影展和民國五十七年金馬影展,當時他以「白鷺人家」獲得紀錄片及劇情片獎,從此更醉心於白鷺鷥的攝影。

談起拍攝甘苦,他說,在拍攝「白鷺人家」時,場景選定在台中市北屯路,他在靠近鷺鳥棲息的附近搭起高塔台,以方便觀察鷺鷥的生活習性。起先塔台使用孟宗竹做支架,後來改用角鋼及鷹架,內分三層,並設置百公尺地面隧道,全部外罩黑網,以避免讓鷺鳥看到他受到驚動。

「鷺鷥鳥在台灣影像展」在科博館地球環境廳二樓展出,展期至十一月十日止。
余如季的故事今晚七時十五分於中央廣播電台「寶島溫情」節目中播出。收聽網址www.cbs.org.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