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靨」的「靨」,音「ㄧㄝˋ」,指笑時臉上所起的微渦,也就是俗稱的酒窩;一般用「笑靨」來形容笑得很甜美,特別是指美人的笑容。
唐代詩人韋莊〈歎落花詩〉的詩句有:「西子去時遺『笑靨』,謝娥行處落金鈿。」這裡用西施的「笑靨」來比喻「落花的美」。
明代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也有:「數步兒湘裙踏雁沙,媚姿姿『笑靨』面生花。」可見嬌媚的女人,少不了「笑靨」的陪襯!
擁有「笑靨」是受人歡迎的事,也希望大家都能夠「笑靨迎人」;由於「靨」形近於「魘」、「饜」,因此常會被寫錯。「鬼」部的「魘」音「ㄧㄢˇ」,指惡夢,或睡夢中胡說亂動,如「夢魘」,意即夢中受到的驚恐;至於「食」部的「饜」,則讀「ㄧㄢˋ」,有吃飽、滿足的意思。
所以當我們開心時,只能用「靨」,而非「魘」與「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