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知穀賤傷農,為何不做好生產的規劃與調節,以求穩定農產價格,反以農業GDP過低作為打壓農業藉口?
2日本農林水產省2009年統計,從1999年40%提升到41%,1個百分點就努力了10年,試問台灣如何在9年間達成提升8個百分點,政府的具體措施為何?
3世界各國早已把可耕農地視為戰略資源,台灣也已體認到農地的國安意義,為何還要不斷徵收優良農地?
4在石油價格與進口糧價持續上漲的現在,未來台灣要能持續養活全國人口,需要多少農地?
5若政府要推動農地復耕,提高糧食自給率,該如何調整現行浮濫調度農業用水的水資源利用方式?
6在水資源嚴重失衡的地區,諸如嚴重地層下陷或地下水管制區,為何還要再繼續推動中科三四期等高耗水產業?
7台灣地狹人稠且地質脆弱,不適合再興建水庫、人工湖、越域引水等大型集水設施,該如何思考多元的水資源利用計畫?
8台灣都市計畫規劃人口已遠超過現有人口700萬,且地方工業地使用率僅4成,為何還要浮濫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或開發新興工業區,強制徵收人民土地,擴大貧富差距?
9現代飲食過度加工,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引起社會恐慌,政府對如何維護優質農業生產環境、推動在地新鮮食材、確保國民飲食健康,有何對策?
10GDP的成長究竟是財團獲利或是全民共享?如何透過政策完備、人民參與、稅制改革,跳脫經濟愈成長、人民愈貧窮的困局?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