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岱 圖/盧紀君
有一次,我家小乖貓要到餐廳吃飯時,走路歪歪斜斜,身體貼靠著牆邊;到食事完畢,要回去窗台曬太陽時,我看牠舉步維艱,一副沮喪的模樣,這才發現原來是尾巴有了異狀,像洩了氣的氣球,無精打采地垂吊著,不好了,該去請教醫師了。
醫師檢查後說可能被門夾到,或者是追趕跑跳時,扭到了尾部的關節,發炎了。醫師交待復原期間要安靜休養,小心避免跳高、爆衝等等嬉戲行為。小乖因此被關在籠子裡,與其他貓隔離,禁閉了五天。
原來,貓的骨關節雖然柔軟,但也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變得脆弱容易受傷,飼主平常就要注意貓的行動,避免過度的大動作導致骨折,以保養骨骼的健康。但小乖究竟是如何受傷的,令我百思不解。
貓的尾巴並非裝飾品,而是很重要的器官,母貓教導幼貓捕捉獵物的活兒,就是以尾巴當作教育輔助工具,從窺探、潛行、撲倒、緊咬,甚至聲東擊西的計謀,也是利用尾巴的敲擊、揮打作為記號。
在跳躍的時候,貓會將尾巴拉近後腿,著陸時尾巴即朝著後方伸展。需要變換方向時,尾巴就像船舵,自動修正方位與角度,以保持身體的平衡。
尾巴不但是貓的平衡桿,更是貓表達能力最豐富的肢體。尤其是人類呼叫貓咪吃飯時,貓一定是挺翹著尾巴迎接而來,那表示牠愉快、健康;如果撫摸貓的背部,而貓尾巴並未隨之豎起,那事情可能大條了,不是當時情緒低落,便是生病了。
一旦伸展尾巴,甚至在伸展時還一邊磨著爪子,這表示貓接收到緊張的訊息,立刻要整裝待發;如果前半段尾巴挺起,後半截還垂著時,表示貓正準備採取某種行動,後半截尾巴豎起的瞬間,就是貓的思考與決定。
所以,貓伸展尾巴是一種精神狀態的呈現方式,從觀察尾巴可以探視貓的心理祕密。當貓遇到同類,要靠檢查彼此肛門的氣味來辨識身分,尾巴向上伸直,是代表尊重對方與接受對方,是貓與貓打招呼的標記。
然而,尾巴豎起,卻膨脹得像洗瓶刷子一樣,表示貓受到了驚嚇,嚴重時連帶身體的皮毛也都豎起,讓自己的體型顯著成為龐然大物,藉此假象恫嚇非善意的來者,以達到防衛或攻擊的效果。此時若膨脹的尾巴後半截下,則意味著這貓算計了威嚇不成,正準備逃之夭夭。
尾巴對於貓來說,有如此多的功能,那「無尾貓」又該怎辦?無尾貓無法以尾巴掌舵,其骨骼的構造便會不一樣,他們的後腿便格外的發達,腰部也比一般有尾貓高聳許多,這都是為了彌補無尾的缺失。貓的尾巴長度相當於身長,不過也有稍短、或很短,甚至螺旋狀尾巴。螺旋狀尾巴並非畸形,在東方稱為「麒麟尾」,是珍貴希罕的貓種。
認識貓的「尾語」:
愉快:尾巴呈筆直豎立狀,這也表示和人親切打招呼。
沮喪失望:當事與願違,或者極度失望時,尾巴呈現垂落狀。
興奮:當尾巴朝著背中央彎曲時,表示興奮之意,或者正在熱衷於某件事。
考慮中:尾巴末端有節奏地拍打地面,發出聲音的擺動著,表示正在考慮某件事,此時,就不要打擾牠。
忿怒:心情不好或焦慮時,尾巴會左右揮動。雖然狗也有這種動作,但表現情緒則是歡喜,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