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權力創見與偏見

吳家恆 |2011.07.10
649觀看次
字級

權力的哲人:馬基維利
作者:羅斯.金恩
譯者:吳家恆
出版:左岸文化

馬基維利是誰?就是那一位寫了《君王論》,教政治領導人如何作惡的政治思想家嗎?其實他是一個戮力從公但政場失意的公務員,同時著述嚴肅思想與低級戲劇的作家。《百花大教堂》的作者羅斯‧金恩在這本傳記中,讓馬基維利這位被誤解的哲人恢復了文藝復興的人性。

一四九八年的佛羅倫斯,將豪族麥迪奇家族趕走後,厲行禁慾主義與反商主義的道明會修士薩佛納羅拉垮台,遭到絞死。權力轉換的空隙,中產階級出身的二十九歲青年馬基維利登上政治舞台。

接下來的十幾年間,馬基維利多次擔負佛羅倫斯的重要外交任務。也是在這段期間,他見識到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兒子西撒‧波吉亞在軍事與政治上的手腕,對他行事之絕決大膽非常佩服──後來的《君王論》提出「凶猛如獅,狡猾如狐」的統治者,便是以波吉亞為範型。

馬基維利的政治生涯在一五一二年梅迪奇重新掌權而受阻。在梅迪奇眼中,馬基維利是敵對陣營的人馬,不足信,不可用,因而馬基維利入獄,可能還受了刑。之後回到鄉下,養雞釀酒,遠離權力核心,白天與村野鄙夫往來,晚上則埋首寫作,包括影響後世深遠的《君王論》、《李維羅馬史疏義》,還有趣味低級的戲劇作品如《驢》、《曼陀羅》。但馬基維利還是難忘權力滋味,屢次尋求為梅迪奇服務的機會,後來也如願以償,只是梅迪奇的權力基礎在一五二七年告瓦解,馬基維利攀附的心血泡湯,並在這一年去世。

順著金恩的勾勒走下去,我們看到一個性格充滿矛盾、一生充滿失敗的失意政客。他身處一個變動劇烈的時代,其作為與政治理想是要為自己人口僅五萬的故鄉建立某種可運作的秩序,免於遭到外來勢力的侵擾──說來這其實是很卑微的願望。

而他的願望並未實現。一方面是受制於義大利的政治格局:十五世紀末的義大利半島有十多個王國、公國、城邦等政治實體,彼此之間的動態平衡很容易受到北方強權如法國、神聖羅馬帝國所影響,幾乎注定了義大利半島難有寧日。再者,馬基維利身處複雜的政治環境,似乎欠缺應有的靈活機變、身段柔軟,反而鋒芒畢露,容易得罪人。

如果我們是從肯定文藝復興價值的角度來看馬基維利──也就是肯定文藝復興從「以神為主」到「以人為本」的阿基米德式的支點轉移,乃至與此相應的理性主義與啟蒙思維──那麼,金恩則是從中世紀的面向來看馬基維利。

當我們接受了文藝復興的歷史論述時,往往會忽略隱含在其中的種種矛盾。比方說,我們看到拉斐爾的聖母像與波提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並不以為怪,但其實一個是一神論的基督教題材,另一個則是「異教」的神明。文藝復興所復興、所重生、所標舉的文化理想,其實是回到基督教之前的希臘羅馬世界。當我們接受了文藝復興的歷史論述時,往往也會賦予這些人物及其作為超過原有承載量的期望。

馬基維利追求逸樂的作為,在當時並不算少見,他所寫的低級喜劇所帶來的名聲,遠遠超過時人對《君王論》的重視。就像與馬基維利相識的達文西,某個程度上,他更像是一個設法接案子的承包商,會建造投石機、火砲、挖地道、摧毀堡壘。這位包商閒暇也接受畫圖和雕刻的委託。

歷史的敘述總是在創見與偏見之間擺盪:用創見破除偏見,然後新的創見逐漸凝固為偏見,留待新的創見來破除。這個過程週而復始,不斷進行。

金恩回到追蹤馬基維利一生活動的同時,也將會改變讀者許多對於文藝復興或是文藝復興人的看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