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波羅密」是佛教重視的修行法之一,以能利益眾生而有無量的功德。今依《俱舍論》卷十八載,佛陀教示「如七有依福業事中,先說應施客、行、病、侍、園林、常食、及寒風熱隨時食等,復說若有具足淨信男子女人,成此所說七種有依福業事者,所獲福德不可取量」。
這是說,依他苦而行布施以成福業的,共有七種,稱為七有依福業。即:
一、施於客人;
二、施於行人;
三、施於病人;
四、施於侍病者;
五、以園林施於諸寺等;
六、以常食施於眾僧;
七、應寒風熱等時,施隨時之飲食、衣服等。
《地藏菩薩本願經》也說,「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