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吹盡狂沙始到金

羅秀美 |2011.06.27
2669觀看次
字級

「吹盡狂沙始到金」,語出唐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之八:「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詩人說道,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惡浪般使人無法翻身,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似泥沙般永遠沉淪。淘金總要歷經千萬遍過濾,雖然辛苦,但也只有淘盡了泥沙,才能顯露出閃亮的黃金啊。

唐代詩人劉禹錫(772-842),自小才學過人,出身世代書香門第。十九歲遊學長安,上書朝廷。後考取進士,任監察御史等職。由於他對當時的政治現實極為不滿,曾參與改革,以致遭貶,期間長達二十三年。穆宗年間(822),任夔州(四川奉節)刺史,約二年八個月的任期裡寫作詩歌五十一首,文十四篇。這首〈浪淘沙〉便是劉禹錫被貶夔州期間所作,以蜀地之淘金活動表達遷客情懷,別致中自有深意。

做為一名飽受「讒言」之苦的「逐客」,劉禹錫必然曾經憤懣不平,質疑自己,尤其在迭遭流放的不安定中,更是苦不堪言。然而,平凡淘金人的表現,終究使他深刻體會自己並非無用之泥沙,而是沙中難得的閃亮黃金。淘金的形象譬喻,使他堅信被讒言所傷之人,終有沉冤昭雪的一天。「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敘寫中,宛然可見劉禹錫以詩明志的快意。

正所謂「自古雄才多磨難」,人生之路必然巔簸,任何人皆必需經受諸多挫敗的磨練,方得以粹煉出獨特的人格魅力。若想成為人上人,更是必需禁受得起艱鉅的挑戰。人生路途之艱難,往往在於公平正義之隱蔽不彰,求告無門。然而,苦難卻也正好是可以磨利意志的菩薩;通過苦難的洗禮,方得以造就高貴的人格。因此,世間之有成者,莫不屬於「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有心人,能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不怕淘洗的黃金。

因此,古來通過逆境而成大器者,往往不刻意迴避無法迴避之痛苦,唯有直面苦難,方得以照見自己的真正價值。因此,苦難正是粹煉我們的最佳菩薩;感謝苦難,使我們成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