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薩信奉的寫作態度,絕不是坐在書桌前幻想,與世界隔離,需要立足於紅塵,能和街上的人有交流,覺得對城市與國家有意見時,應該發聲,應該批判的時候,就要批判。
參選過秘魯總統,拉丁美洲文學巨擘尤薩(Mario Vargas Llosa)在去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上周首次在亞洲發表演說「一個作家的證詞」。他說,得到諾貝爾獎後簡直成了「受難者」,時時刻刻都有人要採訪他,無法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有時候真想逃到沒有記者的島上去!」
尤薩言談直率,風釆迷人。他說,諾貝爾獎就跟所有其他獎一樣,都有「看走眼」的時候。「比如第一屆得主蘇利‧普呂多姆,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根本不值一讀的三流作家,竟然擊敗同一年的托爾斯泰。」因此,他對自己得獎感到「難為情」,因為另一位偉大的西語作家波赫士也沒得獎,「我只希望他們頒獎給我沒有搞錯。」
作家應該專職嗎?尤薩回答,在大學還沒畢業,十九歲時就結婚了,那時根本不可能全職寫作,最多時曾同時做七份工作賺錢,「連登記往生者的工作都做過。盡管作出了犧牲,但我總記得,能給我安慰的,就是星期天的時候關在房間裡,在打字機前坐下來,開始寫作。」
但尤薩信奉的寫作態度,絕不是坐在書桌前幻想,與世界隔離,「我希望能和街上的人有交流,任何人覺得對城市與國家有意見時,應該發聲,你覺得哪些選擇是正確的,就要維護它。」寫作之餘,尤薩積極投入政治,一九九○年曾參選秘魯總統。他說:「就算不參政,作家也有參與公民生活的道德義務。作家絕對不能變成雕像,困在自己的書房中,需要立足於紅塵。」
尤薩我希望減少訪問,多點時間專心寫作,一直寫到在世之日的盡頭,「諾貝爾獎不會改變我的寫作、我的風格和我的主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