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心的同學,大家好:
歡迎各位遠從海外不同國家,來台灣學習「華語」。這幾年,台灣學華語不如過去熱門,但華語卻愈來愈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進而國外學校更將華文排入第二或第三語言學習課程。
「動人心者,莫先於情。」語言是人類用來表情達意的「聲音符號」;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彼此「思想、觀念、學習、接納、討論」的工具。但同學學習「華語」過程中必會遇到許多困難,而最感頭痛的,莫過於輕聲和四聲的發音,以及捲不捲舌。
從香港特地回來學「華語」的青年黃家昌同學,開始學習初期,經常「王」「黃」不分、「早晨」念成「找針」、「知道」念成「雞到」、「四十四」念成「細息細」、「好忙」念成「猴毛」、「大嶼山」念成「打雨傘」。
從美國返台的黃和敏同學表示,他是美國土生土長的第二代,父親年邁,電召盡快學好「華語」返國,好接棒事業。因此十個月的學習,他把握時間多聽、多認、多寫、多說、不害羞、不怕錯、不偷懶、勇於張口、勤做功課。全勤的他已近中年,學習態度不輸年輕人,認真可嘉,誠所謂「有意學習不在年高,無願學習空活百歲。」
有則美國諺語:「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能參與,我會了解。」這非常適用在學習語言上。希望同學們勤聽發音、勤認字、勤念詞、勤看經典國片(如白光演的《玫瑰花園》、李麗華演的《故都春夢》,選片段即可),聽聽她們「字正腔圓」的發音。
再提供給您們可隨時作四聲練習的簡單語詞:千錘百鍊、積年累月、朱吳李趙、說文解字、青年偶像、家慈子孝、家庭喜宴、腰圍好大、清流滿室。
最後題首詩送給同學留作紀念,並祝同學們學習順利、愉快:「課多師生天天見,課少卻成慳一面;無事在家難等閒,滿腦都是四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