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六月,正是嶺南佳果荔枝的成熟季節。
荔枝原產於我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其別稱有丹荔、麗枝、離枝、火山荔、勒荔、荔等。
文獻對荔枝的記錄最早可追溯至漢武帝時期,荔枝應是從「離枝」而來,所謂離枝意為「離枝即食」或「不能離其本枝」。《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賈母出一燈謎:「猴子身輕站樹梢」。謎底即是「荔枝」(立枝)。不過若將謎面改為「猴子身輕下樹梢」,其實更妥貼些,因為更符合「離枝」之意。
杜牧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蘇東坡也有詩詠嘆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荔枝的美味,無論美人還是詩人都無法抵禦。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其聲名在植物界非常顯赫,於是有很多「親戚」借其名,沾其光。
「龍眼」和荔枝是正兒八經的親戚,植物學上同屬「無患子科」,只是分屬「荔枝屬」和「龍眼屬」。荔枝果實稍大,上大下圓,色澤偏紫紅,初夏成熟;而龍眼果實稍小,為球形,外皮呈黃褐色,到夏秋時成熟。這大致是兩者的區別。
「紅毛丹」也是荔枝的正牌親戚,不過這個親戚是外國的,還頂著荔枝和龍眼的「帽子」出來招搖撞騙。
紅毛丹學名「韶子」,別名「毛荔枝」、「毛龍眼」,原產東南亞,與荔枝、龍眼同屬「無患子科」。從它的名字,我們就可知這種水果毛很多,事實的確如此。紅毛丹的毛比荔枝粗又多,個頭比荔枝大,味道近似。順便說句,紅毛丹並不都是紅的,也有黃色果實。
「番荔枝」是荔枝的又一外國親戚,它原產美洲,現兩廣、閩、台、滇等地都有種植。番荔枝與上述水果不同科,屬「番荔枝科」,算堂兄弟啦。它在各產地名字甚多,在廣西叫「嘜螺陀、洋波羅、假波羅」,在台灣叫「釋迦、佛頭果、番鬼荔枝。」
植物界荔枝還有兩門疑似親戚,一是「荔枝草」,也叫「雪見草、癩蛤蟆草、青蛙草、皺皮草」等,大約是其皺皮像荔枝而得名;另一是「荔枝葉紅豆」,是紅豆的一種,大約也是因為形似荔枝而得名。
人怕出名,看來荔枝也怕出名,要不怎麼有這麼多「親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