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一名越南籍的外籍配偶,懷第一胎時就被告知沒有德國麻疹抗體,不過她沒有在生產後補打疫苗,結果懷第二胎時感染,五月十六日出疹子後還「趴趴走」,前後接觸七名孕婦,幸好疾病管制局採檢後,確認這些孕婦未受感染。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這名越南籍外配孕婦於本月二日被通報,疫情調查顯示,她曾在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二十七日回越南探親,由於越南是德國麻疹疫情熱區,推測在當地感染的機率很高,五月十六日開始出現症狀,但她仍按照原訂計畫去婦產科接受產檢,也照樣在外面上課,總計接觸了七名孕婦。幸好對這七名孕婦進行採檢後,發現其中六人已有德國麻疹抗體,另一人雖沒有抗體、但也未受感染。
德國麻疹對一般成人的嚴重度不高,但懷孕初期的孕婦若受感染,胎兒有極高的風險罹患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可能導致畸形甚至死亡,周志浩表示,這名越南籍孕婦,由於感染時已懷孕近二十周,胎兒罹患先天性德國麻疹的風險較低,但還是得等孩子生出來才知道。
統計顯示,國內最近一次通報出現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是民國九十七年、一名大陸配偶所生,當時推論也是境外感染,這名新生兒後來不幸死亡。
台灣自從將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列為常規接種後,近年來出現的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病例,多是外 籍配偶所生,周志浩表示,目前外籍配偶提出居留申請時才需檢附接種證明,可能成為防疫上的漏洞,當前正評估,主動幫外籍配偶接種MMR疫苗。
德國麻疹出疹子前就有傳染力,可傳染期是出疹子前一周與後一周,疾管局呼籲懷孕前透過接種疫苗獲得抗體,是最佳防護方式;若有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至少居家隔離一周、避免接觸孕婦與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