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五四七年~六二七年),字弘大,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裴矩被後世稱為官場的「不倒翁」。他一生奉侍過北齊、隋文帝、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唐高祖、唐太宗,歷經三個王朝、七個主子,而且,都很受寵信,要做到這樣,確實不易。
他的仕途開始於北齊,齊亡後加入北周。北周末楊堅執政期間被召用。楊堅取代周建立隋朝,裴矩受到重用。曾經參加平陳之戰,安撫突厥啟民可汗,又參與隋禮的制定。隋煬帝即位後,裴矩繼續被重用,與蘇威、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稱「五貴」。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業績主要是為隋煬帝經營西域。大業元年(六○五年)至九年(六一三年)間,他奔波於甘州、涼州(今甘肅武威)、沙州(今甘肅敦煌)等地,大力開發商業,引胡商前往長安、洛陽,以首都貿易取代邊境貿易。與此同時,裴矩蒐集了西域各國山川地理、人物風俗等資料,繪畫各國貴族庶人的服飾儀表,製成《西域圖記》三卷(現僅存書序),並繪造地圖,記錄各地險要,獻給煬帝。裴矩引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設等入朝,並打擊西域貿易的競爭者吐谷渾。
大業十四年(六一八年),宇文化及弒逆煬帝,任裴矩為尚書右僕射。宇文化及失敗後,裴矩事竇建德;建德敗後,降唐。武德八年(六二五年)任太子詹事兼檢校侍中、民部尚書。貞觀元年(六二七年)卒。
裴矩為何會官運亨通?原因主要是他擅於揣摩皇帝的心思,擅於察言觀色。隋煬帝時,他知道隋煬帝好大喜功,貪圖享樂,他想方法滿足隋煬帝的虛榮心,也出了幾個壞點子,使他在隋朝被歸為佞臣。唐太宗時,他了解唐太宗痛恨貪汙受賄,又化身為善於納諫者,還曾被唐太宗表揚。故《資治通鑑》主編司馬光評論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
可以說,裴矩在官場上左右逢源,既不得罪皇帝和同僚,游離於忠奸之外,可謂聰明絕頂之人,才能夠在封建官場的大染缸裡,混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也算是個官場現行記的成功典範,是功?是過?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