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甘肅省博物館日前舉辦「古絲綢之路文明珍品」特展,展出館藏近五十年考古發掘逾四百件珍貴文物,包括佛教造像、經卷抄本、唐三彩、泥塑壁畫、金銀器、青銅器、彩陶、漢唐絲織品等,其中,西元五世紀建造的北涼高善穆石造像塔,是最受矚目的國寶級佛教文物。
西元一九六九年,在絲路要衝、甘肅省河西重鎮酒泉市石佛灣子明清石佛寺大殿附近,出土的高善穆石造像塔,是現存雕製最精巧、保存最完整的北涼石造像塔,由寶蓋、相輪、塔頸、塔肩、塔腹、及塔基組成,高約四十五公分,底座寬十六公分。覆缽式塔肩周圍列鑿八個圓拱形淺龕,龕內分別浮雕七佛與一彌勒菩薩像,這也是中國發現仿印度覆缽塔的最早實例,成為北涼時期當地佛教興盛的物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座八面分別刻著八卦圖像,是最早出現八卦的實物資料之一,並用來表示塔的八個方位,開創了中國特有的八面佛塔的先河,而頂部刻有北斗七星,用來表示塔寺坐北朝南的傳統風水觀念。
據考證,該塔發現於絲綢之路上河西走廊的重鎮酒泉的城南,當地曾是篤信佛教的小王國西涼的首都,由印度經西域傳入大陸的佛教首先在此傳播,一些佛教經典被譯成漢文,官方大舉鑿窟造像,民間也相繼建塔立寺。
造像塔形制獨特精美,內容豐富,體現北涼國力鼎盛時期,佛教藝術發展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