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就像一朵燦爛的紅花,我前幾天開了一朵。──黃春明
著名作家黃春明日前在台南演講遭嗆,成為連日焦點。兩天後他在一項「悅聽文學」的活動中,幽自己一默。他指出文學隨時空背景發展不同,都會在地化,台語文變成台灣化的國語文,也是很自然的事。
語言是生活裡的,有需要、能力和環境就能造出來!──張大春
針對成大副教授蔣為文嗆黃春明事件,作家張大春深感痛心,他認為語言不可能生造,台語文違背語言發生的實況,憑空生造出來,卻要別人服從,這是不對的。
年輕時好奇、愛挑戰、有膽識、不怕失敗。──劉金標
出生於台中商業世家的劉金標,是天生的創業家,年輕時曾從事許多行業,他說年輕時即使失敗了也沒關係,當時對失敗沒有很恐懼。而現在要對員工、股東和社會負責,因此危機感很大。
我藉由旅行的機會嘗試新口味,不斷的找靈感。──黃億
台灣出生的美女廚師黃億以獨到方式在英國推動中華料理,掀起中華美食革命。記者詢問新食譜的靈感來源時,她表示開車時或睡覺作夢,都會閃出新食譜的靈感。
小孩來陪讀班,就有機會改變!
──吳阿呆
擁有美國電腦教育博士學歷的牧師吳阿呆,與妻子在台南建立教會,並成立「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用點心、鋼琴、爵士鼓等音樂課程吸引學生,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適時轉移和放鬆,也是讓研究熱忱持續的最佳法則。──林一平
交通大學副校長林一平收養兩隻流浪貓,以貓為題材完成400多張貓畫,並連續第3年出版筆記書。他認為學術研究需要保持專注力,畫貓則是他的減壓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