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龍牙禪師有一首詩偈,自述修行的自在,「木食草衣心似月」,雖然以花木水果為食,以樹木草皮為衣,但是我心好似天上明月清朗。「一生無念復無涯」,一生從不妄求、不計較、不執著。「時人若問居何處」,人問住在那裡?「綠水青山是我家」。
像龍牙禪師這樣的修道人,是以「法喜、禪悅」為食,知識份子以「讀書」為食,商人以「獲利」為食,藝術家則以「唯美」為食。
佛門也有所謂「四食」,眼、耳、鼻、舌、身、意,各自攝取不同的養分外,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星雲法語》中提及有「四種飲食」:
好人以禮樂為食;
小人以貪取為食;
聖賢以仁義為食;
道人以禪悅為食。
星雲大師說,我們要從各種食中體會生活的道理,吃出人生的正知來;不單純滿足肉體的需要,而重視精神的養分,如此才能雙向健全發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