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是上海的標誌,即便如此,上海仍有著她懷舊的一面,延安中路八七七號的「模範村」,屬於上海的新式里弄住宅,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風尚,但比較注重空間合理運用。

內外公私有分
進入總弄,對弄外的城市街道來說是內部空間,但對於弄內的居民來說又是外部公共活動空間,小孩在這裡嬉戲玩耍,老年人在這裡休息、聊天、下棋,這裡成了名符其實的「社區中心」。
走進支弄,空間進一步變化。公共性更弱,私密性更強了。從支弄進入住宅內部,便完全進入了弄堂住宅的私密性空間。莊重、正式的門加上高高的院牆,由此產生出嚴格的「內外」之分。關上門,便可「與世隔絕」。中國人傳統生活方式中那種封閉性與內向性,在這裡又得到重現。
其實新式里弄很多地方表現出了西方文明對市民生活形態的影響,為了適應資產階級及經濟比較富裕的社會階層的需要,既注意了安全的環境,又適應了小家庭獨門獨戶的特點,形式上多模仿西方式樣,而較少採用中國的傳統裝飾。
例如小天井被綠化用地、小庭院取而代之,從而營造出一種更溫馨,更舒適的氛圍。在這樣的弄堂裡,我們能找到幾十年前老上海的味道,那樣高貴,典雅,既莊重又嫵媚。
大師的手筆
建造於一九三一年的模範村,由當時上海著名的建築師周惠南親手設計,融入西式建築風格,全部採用磚木結構;近八十年的模範村,雖然樓房大部分已被重新粉刷過,但它的設計結構尚完好的保留著,不僅體現出弄堂的空間藝術特徵,更體現上海一個時代的文化特點。
模範村與鄰近的四名村,不僅是當時城市的亮點,更成為如今上海新式里弄的經典之作,現在這些建築已經成了保護的文物,它們是一段歷史記載。它們優雅,正是因為它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