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國際化 佛光山讓世界看見台灣

邱莉燕 |2011.05.30
1524觀看次
字級

編按:《遠見》雜誌創刊二十五周年,六月將推出〈看見台灣進步一百〉專刊,本文為「文化傳統」類中一篇的摘錄。

文/邱莉燕

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佛光會,國際佛光會每年在世界許多城市舉辦浴佛法會,動輒上千、上萬人參加,更在二○○三年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的成員。星雲大師在美國、台灣、澳洲創辦了四所大學、二十六所圖書館,在世界各地有五十所中華學校。

星雲大師在國際上更是獲獎無數。一九九五年獲全印度佛教大會「佛寶獎」;二○○○年獲泰國總理乃川頒發「佛教最佳貢獻獎」;二○○六年獲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部代表當時該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頒贈「傑出成就獎」;二○○七

年獲西澳Bayswater市政府頒贈「貢獻獎」等。

佛光山也與各宗教往來友好。星雲大師曾先後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晤談;亦受邀前往伊斯蘭教國家馬來西亞主持八萬人弘法大會;並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等各宗教領袖交換意見,促進宗教交流。

他的多本著作,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通行於世界每個角落,影響力無遠弗屆。

「把歡喜分享給全世界的大眾,是很自然的心態,」星雲大師說,這也是他想推動「五和」的初衷: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

走向世界 貼近人群

台灣能成為弘揚佛法的國際重鎮,佛光山推動的人間佛教,正是關鍵之一。所謂人間佛教,「是從山林走向大眾,從出家走向信徒,從寺廟走向講堂,從老年走向青年,從自修走向共修,從沒組織走向有組織,從沒制度走向有制度。」

人間佛教積極走向人群,貼近人們的需求。「每個人的家庭均是佛教的殿堂,」星雲大師說。

把佛法推向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六十年來,他卻做到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不是用我們的文化去征服他們,而是要跟他們融合,」星雲大師說。

來自泰國的有方法師,發下宏願說「我希望把台灣的大乘佛教帶回泰國,讓泰國成為南北傳(佛教)的交流中心」。

二○一一年十二月底,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即將正式落成,五十公尺高的銅佛,將為台灣再度增添一項「世界第一」酖

酖全球最高的釋迦牟尼佛像。

館中供奉的「佛陀舍利」,更是佛教珍寶。相傳佛陀留存在人間的佛牙舍利有三顆,目前一顆在斯里蘭卡,一顆在大陸,第三顆是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肯定佛光山為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有能力護持佛牙舍利,於一九九八年轉贈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相信,佛陀紀念館在台灣,台灣會因此成為全世界的精神堡壘。

星雲大師看到的進步台灣:

台灣自由民主,經濟成長,我們的人間佛教很正確,它不是出家的佛教,是大家需要的佛教,走進社會,走進家庭,這是台灣成為佛教國際化重鎮的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