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面對緊急時刻,就連寶特瓶也能及時發揮救人一命的效用。」長期推廣游泳及自救觀念的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副秘書長劉信傑說,當發現有人溺水時,若附近沒有救生圈,我們可以將兩個空寶特瓶丟入水中,藉由空瓶浮力幫助民眾浮在水面上,延長黃金救援時間。
劉信傑表示,一般來說,培養自救與救人能力可分為四部曲,第一步是先學會正確拋與接救生圈的方式,我們須將救生圈拋在水流上方,而非下方,才能避免救生圈被水沖走。
第二步為學會漂浮,例如水母漂,以延長溺水者的救援時間。第三步為學會立泳,透過在水中踩水的方式,讓自己浮在水面上。第四步為培養下水救人的能力,建立正確救人技巧。
選擇安全水域也很重要,劉信傑建議,若發現海水顏色差距很大,例如靠近岸邊的海水是淺藍色,但距離岸邊稍遠的海水卻變成深藍色,就代表海域落差可能很大,不適合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