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興坊」是復興路上的老式里弄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地方。一九二八年建,由一群當時法租界內著名的新式里弄住宅組成,初名「辣斐坊」(復興路原名辣斐德路,Route Lafayette),一九四九年後以所在的復興中路而改名。占地零點八公頃,有樓房九十五幢,居民一千六百人。二○○一年復興坊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相比其他的舊式里弄,復興坊的房子比較大氣,風格更西化,而考慮到小汽車的通行和回車,有了總弄和支弄的明顯區別,天井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矮牆或綠化,以此與外界隔離。
復興坊也不乏名人舊居,民主革命家何香凝、法學家史良的舊居在二○○三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何香凝是廣東南海人,廖仲愷的夫人,民主革命家、畫家,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間在復興坊居住,曾在此設立領導了中華婦女抗敵後援會,進行抗日救亡活動;史良是江蘇常州人,中國婦女運動的領導人,著名的法學家,救國會「七君子」之一,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間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