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為了讓醫院主動推行預防保健等服務,健保局昨天宣布,七月一日起試辦「論人計酬」計畫,共有八家醫療團隊獲選,預計三十餘萬名民眾納入試辦範圍。
健保局強調此計畫不限制民眾的就醫選擇,但醫療團隊必須提供誘因,讓民眾願接受認養團隊的照顧,且醫療行為並非給的愈多愈好,一年後若醫療申報費用較預期有結餘,醫療團隊可獲得回饋金獎勵。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組長蔡淑鈴表示,健保支付制度大部分仍採論量計酬,使得醫院傾向提供愈多的服務來獲得愈多報酬,常讓外界詬病醫院對進門的病患,是計算以如何的醫療行為獲得最大利益,而不是以民眾的健康促進為目標。
「論人計酬」則改變支付方式,事先會和參與的醫療團隊商訂合理的給付額度,讓醫療團隊除了一般醫療,對計畫內民眾衛教正確飲食、生活方式等預防保健,成果也可有報酬。原先總計有二十五家醫療團隊提出申請,最後評選出八家。
「論人計酬」有三種試辦模式:包括衛生署金門醫院、彰濱秀傳醫院及四十二家區內衛生所及診所、台大金山分院及兩家區內衛生所及診所、澄清醫院及十一家區內診所,以轄區內戶籍民眾為服務對象;芝山診所及五家合作診所,由參與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的社區醫療群承辦;耕莘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則以就醫集中的忠誠病患為對象。
這項試辦計畫時間為期三年,蔡淑鈴表示,民眾仍可自由選擇就醫的醫院,醫療團隊必須想辦法和民眾搏感情,因為若認養的民眾跨區就醫,這筆醫療費用會從原本商訂的給付額度扣除;此外,也要加強衛教工作,避免醫療費用超過預期額度,年底結算餘額會回饋給醫療團隊。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孫友聯表示,「論人計酬」計畫將論量改為重質,有其理想性,但健保局的試辦計畫多如牛毛,且沒有合理的報告,令人擔心只是增加行政成本,卻沒有充分發揮效益,呼籲仍應整體檢討支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