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絳山水畫瓷壺、杯具一組 1956年款
品茗煮水,攸關茶湯優劣。用好茶,可是煮壞了湯,注定敗茶!還不如只賞好水,光喝雖無滋味,卻能品出煮水的溫柔。
茶的敬意與誠心
古人烹茶,往往到郊外,移著茶灶外出,撿松果當燃料,充分表現出:對茶的敬意和對煮水的誠心。
今人,無法選好的鼎、灶、爐,更沒有蘇軾可以用的「磚爐石銚行相隨」,也沒有楊萬里的「燃扒腳之石鼎」。
今人想到野外煮茶,最方便的是隨身瓦斯爐。我和茶友商議出外品茗煮茶,我卻反對用瓦斯爐煮水。我主張用相思木炭,帶著粗質泥火爐煮水。那回茶友成行,炭爐相伴,我們在在南投觀音瀑布前的石塊上品茗煮水。
水質溫柔回報
茶友羨慕今人學古人:萬千瀟灑。其實想享有茶的情趣必須熱情投入。如今,周休二日,大家赴野外,為何只愛烤肉製造污染?為何不挑點木炭,帶些茶器,投入野外山林間,優閒地在綠蔥景觀中,品茗煮水。
即便家居,水火也可交融,放掉方便的瓦斯,用一次木炭煮水,你可以深深得到水質溫柔的回報。今天為求便利,用瓦斯燒水已失煮水之趣味,更犧牲了原來應有的意蘊,用炭煮水,可以讓水溫柔的傾訴。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