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情隨筆】五月天 桐螢戀

潘小莘 |2011.05.10
684觀看次
字級

大自然提供的養分及生長周期,使油桐花與螢火蟲,有場美麗的邂逅,五月春之祭,兩者皆以燃燒生命之姿,綻放最絢麗的璀璨;油桐花如五月雪般飄灑,花開花落隨風而逝;螢火蟲彷彿夜之精靈,在樹根、草叢間翩翩飛舞,黑暗中美極的冷光,竟是一生最後的火舞。

在刻意保護、復育下,好一陣子不見蹤影的螢火蟲回來了。賞螢成為親子課題,我童心未泯,也與朋友相招賞螢;螢火蟲晝伏夜出,賞螢自當配合蟲蟲習性。活動傍晚開始,先在野地焢番薯,吃「環保」餐,等到夜色降臨,同行的小朋友已經撐不住睏乏,四、五十人的賞螢大隊,實在不宜「策馬入林」,只在入山口流連張望,四、五隻螢火蟲在草叢中放光,偶爾飛到人們身邊駐足,數量這麼少,失望!

隨著夜幕深沉,幼童在母親懷中沉沉睡去,年輕的家長紛紛喊撤,我們十來個人打死不退,借道民宅越過泥濘土坡,順利轉進私房景點。星月無光、四周漆黑,突然,眼前出現無數小星星,正是火金姑的小燈籠,隨性自在的閃滅,山林是螢火蟲的家,是人類「侵門踏戶」來了!

靜靜的看了一會兒,無邊黑暗中,只有青蛙在高聲唱和,雨滴突然變得粗暴,嘩啦啦淋了滿身,小星星無言的隱沒稀疏;民宅大嬸表示,只要一下雨,螢火蟲就蟄伏不出,就連月光太亮,螢火蟲也會排斥,執拗的閉門謝客,令賞螢人們遍尋不著。

聽生態老師解說,螢火蟲一個生命周期大多為一年,從卵、幼蟲、蛹,最後演化成成蟲。幼時吃蝸牛、螺類的「肉汁」,成蟲後「轉性」改吃素,喝花蜜、露水。成蟲生命通常約一周,公蟲交配後一至二天即死亡,母蟲產卵後亦魂歸離恨天,真是一個悲慘的宿命。

原本以為桐花觸手可及,未料油桐樹很高大,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站在桐樹下,落花竟似細雪,綿綿不絕墜下,拾起殞落的殘花,感傷它壯美的謝幕。

工業革命追求科技進步,把環境生態破壞殆盡後,大家南柯夢醒,懷念起簡單清新的過往,日賞桐花夜賞螢,既是關懷生態美學,也是環保意識覺醒,值得鼓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