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多年之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娓娓道出當年的心路歷程:「我出家不是為了自己的吃穿,而是要幫助別人、怎樣給人歡喜。」一個人要豐富、要富有、要快樂,惟有在大眾中求。

他認為「出家人是幫助治療心病的醫師」,在生活中幫助他人找到自己、提升自己,讓他人感受到人生的價值。他闡述人生的價值,在於「願意奉獻,不為自己」。
結合宗教弘法及社會服務
回顧以往出任活動司儀的日子,讓他充分了解整個流程及掌握氣氛的訣竅。在一次次課程設計、活動帶領中,學習揣摩群眾心理、社會需求。在他帶領之下,普門寺昔日的盛況,至今仍讓人念念不忘。此外,也在大眾的快樂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樂
樂於集體創作 成就歸於大眾
他強調集體創作的重要性,做事光靠一人不行,要有手腳共同完成,開始前讓大家充分了解,才能上下呼應。工作上要懂得協調,不用生氣來處理事情。如此一來,才能從中得到成就感、能歡喜行道。
同樣於佛光山出家的妹妹─依來法師,在共事之餘,一旁觀察姐姐如何做事、辦活動,以至於往後能在開闢新道場之時,發揮創意為當地帶來法喜,更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訪談末了,慈容法師以師父八十歲了仍不退休的精神自勉:只要有人要我,我還能奉獻,人生就還有被利用的餘地。一路走來,他對佛法的體悟就是─「人生的價值,不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