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烈》講的是明朝開國的故事。裡面提到的名山大川甚多,光回目名裡就有黃河、長江、牛渚渡、採石磯、鄱陽湖、廬山、劍閣等等。
而第一名,就屬鄱陽湖。無論在小說裡,還是在真實歷史中,鄱陽湖大戰對明朝的建立都意義非凡。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它古稱彭蠡澤、彭澤、彭湖或彭蠡、官亭湖,在江西北部,彙贛江、修水、鄱江(饒河)、信江、撫河等水經湖口注入長江。它形似葫蘆,高水位時有四千一百二十五平方公里。
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
鄱陽湖為何叫「鄱陽湖」呢?據說是湖中有鄱陽山而得名,跟洞庭湖中有洞庭山(君山)得名類似。
第四十回「朱太祖誤入廬山」提到的「廬山」,堪稱近代中國第一名山。相傳周代有匡俗先生或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因名廬山,又稱匡山、匡廬。廬山與黃山、雁蕩山合稱三山,與五嶽齊名。山體呈橢圓形,綿延的九十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遮罩著江西的北大門。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廬山還是座文化名山,陶淵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權、蘇軾、黃庭堅、岳飛、陸游、朱熹、王陽明、康有為等人都登過廬山,並留下許多瑰麗詩文。
那麼朱元璋是否真的到過廬山呢?答案是肯定的。朱元璋命人在廬山建立了御碑亭、訪仙亭,重建了天池寺,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