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漫步--印度老奶奶

張葳 |2011.05.05
1199觀看次
字級

抵達印度育幼院後的第二天早晨,我與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一同乘坐著院內巴士,來到了恆河貫穿的古老聖城之一--哈里德瓦市。這天是印度教裡三大神之一濕婆神的生日,按照傳統,朝聖者將要在冷冽的恆河中沐浴,結束後再挑著恆河聖水一步步的走回育幼院,最後再將辛苦獲得的聖水,在儀式裡謙卑的奉獻給濕婆神。

一陣顛簸後,巴士駛入市區。進入哈里德瓦像是進入了世界的另一個次元。街道上充斥著印度特有的生活對比:散漫的牛群與橫衝直撞的嘟嘟車、士兵肩上扛著裝滿子彈的步槍,以及民眾肩上挑著裝滿恆河聖水的扁擔、沿街叫討卻沒人理會的乞丐與信徒爭相布施的橘衣僧人。

沿途上有許多人的肩上挑著「幫幫不累」(bom bom bu lay)││專門放置恆河的聖水的擔子。一根裝飾花花綠綠的半月形擔子,兩端個別懸掛著盛水用的竹籃。我下意識的摸了一下我的右肩,估計它等一下扛「幫幫不累」時應該會非常累。

目送院內巴士在黃土沙塵中逐漸縮小、消失。初到印度的我,飢渴的吸收著周遭一切景象、味道、聲音,感官像是吸不飽水分的海綿。我們圍成一個小圈圈,資深的義工老先生宣布:「等一下我會去買大家的幫幫不累,當我在講價時,非印度籍的人都集中在一個地方等我們回來,大家距離遠些,以免我們被攤販當成遊客敲竹槓,其他的男生,跟我來。」

我趁著等待領隊去買「幫幫不累」的這段空檔,與另一位義工結伴去附近的小店逛逛。天氣好熱、沙塵好大、人好多,我只是好奇的打量這個世界,並沒有消費的慾望。這時一車念珠攤販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串串念珠像葡萄一樣滿滿的堆掛在推車裡,推車上盤坐了一位像是縮水烘乾過的印度奶奶。她的臉上堆滿著深刻卻和藹的皺紋,像一尊在寺廟才會看到的佛像。雖然奶奶看起來像是善良的人,但我的大腦已經在來印度前就被旅行指南的「在印度買東西一定要殺價!」、「印度的賣家都會欺騙觀光客!」、「千萬不要付原價!」等訓誡,植下了先入為主的觀念。

我挑選了兩條小念珠,在老奶奶開價後,開始進行殺價的動作。

不管對方怎麼搖頭,我還是下巴四十五度仰角的堅定我的立場:半價。

好一陣比手畫腳兼擠眉弄眼,終於,老奶奶無奈的接受了。但我還不能鬆懈,因為旅遊指南更進一步指出,找錢時更容易被騙。

一面緊張拿出一張百元盧比請她找錢,一面擔心她會不會故意少找我錢。我看著她把鈔票收進一個生鏽的小鐵盒裡,再從盒中抽出兩張鈔票,然後將其中一張鈔票遞給我,在對我微笑點頭,那是一種「交易結束」的笑容。我接過鈔票,視線快速跳過陌生圖像,直接來到右上方角的羅馬數字。接著我發現旅遊指南裡所描述的情節,真實的在我身上發生了!

她少找我錢!

瞬間,血液衝入了我的大腦之中,我開始用英文歇斯底里的對著她大吼:「還我錢!」

老奶奶手中還有另一張鈔票,她不但不理會我,並且從小鐵盒中拿出了一張鈔票遞給身邊小孫子,小男孩拿了鈔票就跑走了。我憤怒極了!我野蠻的要她把手中握著的鈔票還給我,印度老奶奶臉上掛著笑容用印度話和我嘰哩呱啦一大串,並且將她手上的鈔票在我面前展示,但卻完全沒有要遞給我的意思。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了,我指著她緊握著鈔票的那隻手,歇斯底里的用英文說:「Give me, that's my money, give me, give me , give it to me!!!」之前在身旁放空的同行友人,這時突然回神。她向前走一步,問我發生了什麼事。

「她少找我錢。」我回答。

「她少找你多少錢?」同伴又問。

「二十五盧比。」我說。

「她手上拿的是五盧比鈔票啊!」同伴說。

「什麼?」我的腦子突然一下子轉不過來。

小男孩這時在老奶奶身邊又再度出現了。他將手中的一疊紙幣交給奶奶,奶奶再從裡面抽出了一張二十盧比的鈔票,再將手中原本握著的五盧比鈔票放在二十盧比上遞給了我。

兩張皺皺的鈔票在我的眼前不斷的放大,所有的吵雜喧囂瞬間吸進宇宙裡的黑洞。四周頓時安靜了、時間突然不存在了。我呆站在攤子前,不知道要想什麼、要說什麼,身體好像只是一個容器,任憑時間穿過。

不知道過了多久,意識逐漸回到身體裡,我接過鈔票,不好意思的望著印度老奶奶,她的臉上依舊是掛著和藹的笑容,深刻的皺紋,每一條,都在微笑。

我更加慚愧了。我想告訴老奶奶:對不起,我的恐懼遮蔽了真相,請原諒我的無禮。

「原來你們在這裡,到處找你們!」就在這時,身後有人大聲的用英語喊著,我回過頭,看到我們這團人都買到「幫幫不累」了。一群人像小型颶風似的將我們捲離現場。

這是印度教我的第一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