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江峰平台中報導】「二○一一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經典與人生」壓軸場次,四月三十日在台中惠中寺登場,來自全國各地八百位愛書人在鄭石岩教授、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金光明寺住持妙蓮法師帶領下,一起探討《維摩詰經》的意涵、啟示,學習如何將經典中所闡述的佛法應用在生活中。
妙蓮法師首先為大家導讀經文,《維摩詰經》主要思想是「唯心淨土」與「既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如〈佛國品〉指出:「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居士為導引世間行者不落於「淨妄」,於〈佛道品〉說:「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因此,不是身處魔殿,就離佛很遠,也不是身處佛殿,就離魔很遠,因為,「佛魔皆在心中」。妙蓮法師勉勵大家,人間是選佛場,學佛不要怕苦難,要點亮自己的智慧之燈,更要分享給別人,這就是「無盡燈」法門。
主題論壇由講師石娟娟主持,分別就「《維摩詰經》對現代人的生活,提供了修行上那些不同的認知與方便?」、「『空』的真義?真正的『菩薩』又是什麼?」、「男眾與女眾的修行真有不同嗎?」等問題向與談人提問,精采的對話激盪出許多令人讚賞的智慧火花。
鄭石岩指出,社會各階層,不論士農工商,只要心存歡喜,樂在工作,內心常保清淨,大家都是菩薩,都可以生活在佛國淨土中,這就是《維摩詰經》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另外,男女之不同是表相、身體構造等,但實際上是平等,外表不重要,內心最要緊。
覺居法師也分享,研讀此經,他學習到:佛法在世間,修行就在生活中,學佛要發大悲心,不起分別,雖不「住」世間,卻不離世間,這是《維摩詰經》精神,也是人間佛教的真諦。
最後,覺培法師透過「聞、思、修、證」四層次帶領討論法,將數百人的心得智慧透過引導、對話,彙整出清楚的思維,為今年的研討會畫下完美句點。主辦單位也頒發獎狀表揚六場全勤的范鴻英,與出席五、四場的江秀美等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