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日本近代電影史上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澤明百年冥誕,日本佛教天台宗總本山、世界文化遺產大津市比叡山延曆寺,與日本精神文化再生團體合辦黑澤明紀念特展,近百件展品包括黑澤明執導的影片道具、劇本,及其日用物品等。
黑澤明(一九一○至一九九八年),執導逾三十部電影,包括《影武者》、《羅生門》、《天國與地獄》等代表作,獲得日本國民榮譽獎等獎項與榮銜。
黑澤明的電影具有武士道精神。其中,武士時代的輓歌《影武者》,信玄和他的將領都是佛教徒,黑澤明覺得這點很重要,不明白這點,就無法理解這些人。
十六世紀的日本,佛教影響了武士的生活,武士組成戰鬥團體來保護寺廟。當時的武士也取法號、剃頭、穿白色僧衣。
黑澤明認為,佛教讓信玄及眾將領深信,若他們體面地生活並死去,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其服飾、佩戴的家紋,表達對臨死時的美感,也反映對佛教的無常、視死如歸的坦然。
黑澤明的《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同名小說。《羅生門》也是佛教故事,源自平安時代的民間故事集《今昔物語》,千餘則故事,分為佛法、世俗、惡行、雜事等部,以蘊涵教化意味的佛教評話為多,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