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月底飛來台灣過冬的黑面舞者-黑面琵鷺,因為長嘴扁平如湯匙狀,所以又稱為「飯匙鳥」,小朋友可以上網尋找黑面琵鷺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先了解牠的習性特徵後再下筆。
這次的繪畫重點在於「炭色」的表現,以炭筆作為主要表現媒介,利用塗、畫、擦、抹的表現技法,呈現出炭色明度黑、白、灰的層次變化,同時也捕捉黑面舞者的美麗姿態。
使用媒材:黃色素描紙、炭筆、衛生紙、參考資料。
圖片說明:

1.先在素描紙上營造氣氛及光源的效果,APPLE老師設定光源來自左上方,你會發現左上方的炭色較淡,遠離光源則越深。上完炭色後,以手指或衛生紙輕抹,將炭色壓進紙張裡。
2.勾勒黑面琵鷺的輪廓,構圖時,力道要輕一點,如果不滿意,用手就可以抹掉炭筆的痕跡,等確定之後再加深,如果太用力勾勒輪廓線,修改時即使使用軟橡皮,畫面還是會留下很多不必要的線條喔!
3.慢慢增加黑面琵鷺的暗面部分,亮面則用軟橡皮擦去炭色,你可以依照需求,將軟橡皮捏成想要的形狀,以便修改及製造亮面。最後再增加細節部分,例如羽毛、腳……等。
4.增加前景、背景,水波紋及草的亮面可用軟橡皮擦出,遠方的草叢不要太過清楚,前景清楚、遠景模糊,才能製造出空間感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