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黃營杉經過「請辭獲准」,由政次陳瑞隆接任,僅任職一百九十四天的黃營杉,只比宗才怡的四十八天稍長,是歷來第二短命的經濟部長。宗才怡當年卸任時自比為「誤闖政治叢林的小白兔」,黃營杉形容自己是「螺絲釘鎖錯位置、鎖錯機器」,對推動台灣經濟發展感到力不從心。
平心而論,黃營杉形容自己是「螺絲釘鎖錯位置、鎖錯機器」,是有自知之明。其實,黃營杉曾出過很多有關於管理學方面的書,如「策略管理」等關於管理學的書,也曾被稱之為管理大師。但他上任經濟部長不到半年,部內一級主管紛紛求去,引發外界質疑,他是否能適任?當時,他還澄清說,他的個性直接,對經濟部原來的組織文化可能是種挑戰,如何調適,是組織變革過程的必然現象;至於媒體對他的批評,他笑著說,一朵花好不好看,要看「看的人的心境」。
今年,國民黨去中國開國共論壇,是認為「聯敵制我」,台灣須及時策畫出整體經濟戰略,否則很難逃脫中國精心布下以商圍政的陷阱。其實,國共論壇解決了不少台灣農業等問題。由於黃營杉與陳總統一樣,沒有良好的兩岸政策,只以意識形態,說中國是「以商圍政」的陷阱,當然會感到對推動台灣經濟發展力不從心。
執政黨一直想「拼經濟」,然而,六年卻換了六位經濟部長,都一事無成;今年開了「經續會」,只是「大拜拜」一場,兩岸政策不解決,換誰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