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國立清華大學昨天舉行創校一百周年暨在台建校五十五周年校慶大會,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立法院長王金平、清大校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等貴賓出席盛會。總統強調,台灣擁有扮演中華文化領航的地理及文化優勢,若不打造台灣成為東亞高等教育中心,是暴殄天物,他會致力推動大學校園國際化。
為迎接百年校慶,清大規畫系列慶祝活動,在校慶典禮上,除了表揚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碩禾電子材料董事長陳繼仁、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蕭菊貞等八名傑出校友外,清大在八八災區的屏東縣屏北高中,成立了「小清華」原住民實驗專班學生,也在校慶午宴上表演。
為了此次校慶,新竹清華副校長葉銘泉及北京清華副校長程建平分別擔任領隊,安排學生交流、表演,一起慶祝兩岸清華的百歲生日。
至於北京清華大學的慶祝大會,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包括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李克強等大陸領導人,以及學者楊振寧等八千人與會。
兩校互動頻繁密切
兩岸清華同根同源,不僅是校歌、校訓、校徽和校花一樣,清華人「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在兩岸清華都先後擔任過校長,而新竹清華在台復校前二十五年,校長也都是北京清華畢業生。
「陸生三法通過後,兩岸清華未來合作將更頻密,新竹清華今年可望在北京清華設點招生。」葉銘泉表示,兩岸清華過去因政治關係而無互動,但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兩校組團互相拜訪,尤其近十年,北京清華都有教授與學生在暑假到新竹清華,進行教授研究或交換學生,今年共同舉辦百年校慶,交流更密切。
「再沒有哪個學校像清華一樣,兩岸競合又互補。」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表示,為整合兩岸學術研究資源,兩校各編預算,支持雙方教師共同提出的前瞻性研究,建立「兩岸清華聯合實驗室」。
葉銘泉指出,過去三年,兩岸清華每年固定舉辦清華論壇,針對奈米、能源和科技管理等課題研討。二○○九年十月,雙方同意設置「兩岸清華共同研究計畫」,去年編列經費,受理兩岸清華老師共同提出的研究計畫申請,效果良好,今年第二期經費已編列,這是兩岸清華合作的重要成果。
達成雙聯學位共識
「我們也與北京清華討論過,今年在北京清華設點招生的問題。」葉銘泉指出,過去礙於學分的承認,新竹清華到北京清華的交換學生較少,去年立院通過「陸生三法」,雙方已針對「研究生共同培養計畫」進行討論,不論學生被哪一邊的清華大學錄取,都可以到另一間學校修學分,只要多花一年的時間,可同時拿到兩邊的碩士學位。
陳力俊表示,兩岸清華大學在國際上都有很好的學術聲譽,若能透過雙聯學位合作,將可以大大嘉惠兩校學子,招收陸生方案近期即將上路,清大為吸收頂尖陸生就讀,將以對外募款經費,提供全額獎學金,爭取最優秀的學生到清華就讀,陳力俊強調,「這也是台灣第一所與中國大陸大學達成建立校級雙聯學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