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經典椅 (下) A Hundred Years Chairs

文/light整理 圖/學學文創 |2011.04.24
3739觀看次
字級

學學文創與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合作的《百年百張經典椅》展覽,讓大眾有機會欣賞該館最具代表性的百年經典椅館藏。本展覽也提供一種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椅子設計在二十世紀工業化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的演變。(活動展覽至8/21止)
 


1951至1960年 大眾產品的經濟奇蹟

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戰禍而蕭條的國家在美國的援助下,經濟迅速復甦。戰時的塑膠科技研究找到了民生應用方向,衍生出尼龍襪、家用塑膠容器與塑膠座椅等日常產品,為設計師帶來新的挑戰。

Heart Cone Chair 1959 創作者:Verner Panton

創作者是第一位大膽突破傳統的北歐設計師,成為60年代公認的歐洲設計大師。1958年他承接一家餐廳的設計案,其中有一系列椅子作品有著冰淇淋甜筒狀的腳架,它們統稱為甜筒椅。在丹麥造成轟動。甜筒狀的設計,似乎違反了地心引力,然而底部的金屬腳架卻使它異常堅固。




Egg Chair 1958 創作者:Arne Jacobsen 

創作者生於丹麥,他是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北歐建築師暨工業設計大師。他的設計是經過「精密計算」的,除了美感以外,還必須兼顧實用與耐用。

此作品是創作者為哥本哈根The Radisson SAS Royal飯店大廳所設計,本張椅子是一張卵型的優美作品,正面觀察,擁有寬闊的椅面,包覆乘坐者的外(殼)不但舒適,還製造出一個專屬自己的私密空間。





1961至1970年 消費主義與抗爭

此年代西方工業國家的發展達到飽和,消費者的需求必須靠廣告或汰舊換新的原則來激發。1960年代初期,家具設計就已經出現根本的變化。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設計師的概念開始轉變,另一個原因是塑膠材料賦予設計師更多技術及創意發揮的可能。

Djinn Chair 1965 創作者:Olivier Mourgue

Djinns是來自阿拉伯傳說的精神。有著徐徐圓角化的形態,是由發泡襯墊和鋼管骨架所製成。

創作者形容自己的設計理念:「一個完整的家具,可輕易地移動和隨處安置……我是以這種心思設計Djinn椅的。在這個例子上,我試圖一次完成各種目標:新的外觀、輕巧的,讓你可以輕易用手臂夾著帶走。」





1971至1980年 現代主義的消亡 

1960年代後期社會的普遍不安,為西方社會帶來許多新刺激。1972年羅馬俱樂部讓大眾認知到肆意消耗自然資源,會導致人類的生態危機。1973年的石油危機重創人們對科技信心,並且導致先前設計典範的塑膠家具幾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著重環保製造與產品的全面性設計取向。

Queen Anne 1979-84 創作者:Robert Venturi

從18世紀的安妮皇后椅,到30年代的裝飾藝術,創作者巧妙地將過去物品的形象,重現於當代的椅子上。

這一張椅子的椅背、椅腳、椅座,是根據原始皇后椅的輪廓,使用黏合木板鋸成。椅子表面俗稱的「祖母花紋」,除了有設計師Robert Schwartz的祖母最愛的桌布花色,也加上Jasper Johns普普風作品的兩條平行線,是集現代與傳統於一身。





1981至1990年  設計就是生活

在國際經濟復甦及電子資料傳輸快速發展的階段,人們注重的是個人成就與舒適的生活。設計成為與地位象徵和時尚潮流息息相關的產物,並且是表現個人生活型態的工具。設計師開始朝向一個新的取向,展現更獨特的美學。

 I Feltri 1986-87 創作者:Gaetano Pesce

此作品是1987年設計。座椅的支撐結構是由灌注了樹脂的毛氈構成,雖然毛氈很軟,但經過此種處理便增加了其本身的強度與硬度。此外,座椅的支撐構架還加入了一排排的麻繩,並且裝飾在座椅柔軟的邊緣。在當時來講,可說是一種新材料與新工藝的大膽運用。





1991至1999年  完美的平衡?

回顧1980年代,人們重視個人成就與消費主義,但這些價值都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出現了反轉。發展迅速的網際網路,使得非物質世界的重要性等同於物質世界,並且超越了實體距離;「虛擬現實」與「網路空間」,提供了全球化模式有效發展的基礎與潛力。 

Lage stoel 1993-95 創作者:Maarten Van Severen

宛如彩帶般的彎柔繚繞,傑出的工業製程下,帶來難以想像的椅款呈現。趨近一體成形的主體架構,有著絕佳的支撐效果,顛覆傳統休閒椅的刻板想像,帶來更純粹的生活體驗。

透明式樣的無暇意象,讓平時煩惱疲累的心靈,獲得真正的放鬆沉澱。



Redesign Pavel Janak 1991 創作者:Alessandro Mendini

1978年時,此義大利設計師以「再設計-Redesign」的概念,設計了這款經典單人扶手沙發椅,以印象派點描畫風與巴洛克風格,表達他對法國作家Marcel Proust的孺慕之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