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將在下周一閉幕,還有超過一百萬張預售票尚未使用,卻退票無門,消基會及民代都批評,作法違反消保法或民法的「公平原則」,應該開放退票或延期使用。
不過,台北市政府以大型展覽活動依國際慣例是不退預售票,而且花博不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無法退票,呼籲有票的民眾把握機會參觀。
筆者認為都有道理,但呼籲有票的民眾要把握機會參觀,有些不符實際。
筆者帶孩子參觀花博,感覺是「怎一個擠字了得」,連在園區內逛逛、吃東西、搭接駁車都要大排長龍,更別提熱門場館了,據媒體報導,即使已入園的八百萬遊客,其中很多人無法參觀熱門的「新生三館」,以「夢想館」為例,可能有七百萬人沒參觀。
對大多數買預售票的人而言,相信退不退費不是那麼重要,重點是希望能參觀有意思的場館,見識科技的進步,所以建議主辦單位要有替代方案,如讓未使用的預售票,在未來場館重新啟用後入館參觀,或如市議員建議,可轉換成像動物園等其他設施門票,化解紛爭。
此外,筆者建議,以台灣的資訊技術,各項展覽可建置所有場館預約參觀系統,將展期參觀時段提供民眾預約,如果預約未到,就開放現場民眾入館,如此省時又省力,也可以預知熱門場館的胃納量是否足夠。
我曾帶孩子到外國迪士尼樂園,園內有優先通關(priority pass)機制,只要看好遊玩路線,先到熱門設施抽快速通關券,等時間接近時再去排隊,由於沒有花太多時間排隊,一天內幾乎玩遍所有設施;我也曾率團參觀兩千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從踏出捷運到入園後各場館的參觀,即使人潮洶湧,但因動線規畫得當,幾乎沒有排很久的隊。
這些都值得台灣未來要舉辦大型展覽或活動時參考。
道睿(台中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