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家人的共同記憶,在回憶裡充滿溫馨,隨著習慣口味也 會生出認同感。素食料理屬環保飲食,論其色香味與口感,不遜於葷菜的山珍海味;很多人因某種機緣發願茹素,我則因家中長輩們平常就會吃素,從小耳濡目染下,對素食風味頗樂於接受。
小時候,母親燉煮四物湯總是用雞翅、排骨,現在早已改用杏鮑菇、素腸與豆包。平日烹調的原則為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並注意營養均衡搭配。
我的廚娘筆記也不外乎一些簡易食材的家常菜:香菜煎蛋、辣燜麻油茄子、蒜泥皮蛋、蔥燒豆腐、沙茶金針花蒟蒻、滷蘿蔔白菜、番茄素丸子湯、紫菜南瓜飯糰、涼拌素三絲、豆豉清蒸苦瓜,點心則有鮮果時蔬沙拉、杏仁洋菜凍等等。
為了讓家常菜感覺新奇且能夠附庸風雅,我還費心地替菜餚取了許多創意十足的封號;例如:「金銀香玉」、「大紅大紫」、「財源滾滾」、「聰明益智」、「長生妙方」、「清涼方寸」、「日月映照」、「壽比南山」、「長相廝守」、「人上之人」、「繽紛世界」和「潔白冰心」等名稱,無非是希望大家能滿心歡喜地享用。
若時間短促,我通常會選擇炒咖哩素麵或煮絲瓜粥配上幾碟什錦小菜,還有珍菇麵線羹也是一道簡單可口的小吃。用餐過後,再以一杯綠茶做結束,看著杯裡跳舞的茶葉緩慢沉澱,心平氣和之中漸次排解了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