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種生活 麥克.李《又一年》Another Year

文/李時雍 圖/山水國際 |2011.04.16
1889觀看次
字級

文/李時雍 圖/山水國際

擅長以寫實風格刻畫小人物生命裡「底層的珍珠」的英國導演麥克.李,在另一部作品《天使薇拉卓克》中,敘述了一個溫暖和藹的家庭主婦薇拉卓克,悉心照料家人外,也基於熱忱與關愛,私下幫助女人墮胎;然而就在一次手術意外曝光後,面臨法律刑責和道德輿論的責難,平靜的生命全然翻轉。麥克.李捕捉住中年婦人單純的生命,以至心理的戲劇性轉折,令人對生命的沉重和無奈唏噓不捨。

貼近日常生活

而在新作《又一年》中,也是以平實、安靜的基調,聚焦在一群邁入老年的角色們;除了戲劇化的故事情節,卻更貼近各自遭逢的日常問題。故事圍繞在一對安靜平凡的老夫妻,先生是地質學家湯姆和太太心理諮商師蓋里,春去冬來的生命時序剪接,以及圍繞他們的親人朋友們,如蓋里醫院裡離婚後獨身、而漸感寂寞不安侵襲的同事瑪莉,每次拜訪,都不合時宜地滔滔訴說或酩酊大醉。或是湯姆的老友面對老年後生活的擱淺,身邊朋友逐漸離去,剩下一份工作,維持自己與世界的聯繫。或是老夫婦的兒子喬或是湯姆的親兄弟。

電影開場,那一位因失眠症而來蓋里醫院諮詢的老婦人,不願敞開心房,過於焦慮、悲傷,談到家庭就不安緊張,唯一想望的事,是過「另一種生活」。電影實際上聚焦在瑪莉這樣一個年華已過,卻生命一團糟,想緊緊抓住什麼,遇到好男人,過另一種生活,以彌補內心空虛的角色。

生命的定義

她時常受邀拜訪湯姆夫妻家,以感染一點居家生活的溫情,卻也在同時看見自己與溫暖家庭生活的距離而更加沮喪。有意無意向他們的兒子喬示好,也買輛二手車,讓自己感覺像《末路狂花》裡的主角一樣,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自由的前往世界各地。殊不知問題在於她對生命的定義,不知在哪裡已開上歧路。

也許這就是我們周遭的朋友,生活混亂但人不壞,你也很難說出她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只能同湯姆和蓋里一樣不斷說著:「可憐的人。」盡朋友之誼,但畢竟又不是家人。於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在遠遠近近間維持著,人和自己的距離,也是。

或許從來就沒有什麼「另一種生活」,而只有「這種生活」如何在生命裡拓展,感受現刻,一如老夫妻一樣,才是瑪莉內心所缺憾而盲目追求的。她沒有事前告知即造訪,偶遇甫喪妻後的湯姆兄長,在客廳靜候時說,「每次到他們家,都好安靜。」對照整部電影中喋喋不休的她,如何讓生命在時間的流變下靜靜佇立,才是瑪莉等人的「自由」之道,而非一輛車、一個情人、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

活在當下

時間或許是那讓人逼視到生活侷限的主因。傑克尼克遜在《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中,飾演一生無方向、無目的直至退休的老人,決定開著車出發旅行;或是安哲羅普洛斯導演《永遠的一天》中,即將進入醫院前的老人問:「明天之後,會是什麼?」生活何以總是盲目奔馳到最後,才恍然發覺自己從不曾踏出一步?如瑪莉一樣。

一年,又一年。電影以不同季節分段,經歷喬結識女友,而瑪莉悵然若失,至湯姆一家陪伴其兄完成喪禮,並邀請他暫住在自己家中,到最後家庭聚餐上,燈光搖曳中,喬訴說著他們即將展開的旅程。

我喜歡結尾時的鏡頭,慢慢在室內橫移,照到熱烈談話的新人,然後是幸福溫柔注視著兒子的老夫妻,再慢慢移至彷若局外人的另兩個疲倦老男女……,「可憐的人。」

生命充滿大大小小的死亡和缺憾,然而如何在每一年每一刻中活著,而非期待著又一年│虛枉的改變,「另一種生活」,或許便是導演麥克.李透過電影試圖提問的。

因為是個人讓生命、讓時間成為沉重難耐,而非生命之重無法承受

;一年之後,總又是另一年,然而我們只有一種生活,就是「現在的」生活,怎麼活在當下才是真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